长阳喀斯特地貌秀美之因
2025年09月26日
四、长阳喀斯特地貌秀美之因
在地质遗迹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内力地质作用往往起到主导作用,在地球演化不同时期所发生的造山运动以及与其相配套的断裂、褶皱等是形成地质遗迹的基础;外力地质作用是对内力地质作用所造就的地质、地貌景观的改造与重塑,因而处于从属的再造地位。长阳地区曾经历晋宁、加里东、印支、燕山、喜马拉雅5期造山运动旋回和相伴随的褶皱、断裂,以及多次海平面升降事件,它们是造就今日长阳构造格局和地质地貌遗迹的基础和源泉。印支运动末,长阳地区结束了漫长的海洋发展史,开始了陆地断陷、分异和陆相沉积的新阶段。燕山运动奠定了本区地质构造的基本格局、地形和地貌的雏形。在此基础上通过喜马拉雅运动的抬升和改造,以及与其相伴和继之而来的长期外力地质作用,包括风化、剥蚀、再沉积,河流和地下水,尤其是长期的岩溶作用,以及气候变化、人为和地质灾害所诱发的滑坡、泥石流等,对已有地形、地貌的改造和重塑,最终形成了今日长阳地区地形、地貌景观。
长阳地区碳酸盐岩分布广泛,岩溶作用强烈,当前地形、地貌景观,除受控于多期构造运动,主要是印支、燕山、喜马拉雅运动的影响之外,还与漫长地质历史时期外力地质作用,尤其是岩溶和水流对碳酸盐岩所进行的综合作用密切相关。譬如,武落钟离山陡峭壮观,石峰林立的地貌,就是在印支—燕山运动影响下,长阳地区于三叠纪末期上升为陆地,伴随大规模褶皱和断裂活动,加上继之而来长期岩溶作用,形成了今日的峰林地貌。该峰林地貌是在长阳复式背斜隆升过程中与天柱山一同被抬升起来,接踵而来的仙女山-都镇湾断裂从武落钟离山北西面通过,在将其与邻近的奥陶纪与志留纪地层断开的同时,形成了由石炭系灰岩组成的直立陡峭的断层崖,再经历后期喜马拉雅运动和长期的风化剥蚀和岩溶作用的侵蚀与改造,加上重力崩塌作用,才形成今日所见的5个相互分离的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