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历史沿革

第四节 历史沿革

据《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记载:“巴郡南郡蛮,本有五姓:樊氏、巴氏、瞫氏、相氏、郑氏,皆出于武落钟离山。其山有赤黑二穴,巴氏之子生于赤穴,四姓之子皆生于黑穴。未有君长,俱事鬼神,乃共掷剑于石穴,若能中者,奉以为君。巴氏子务相独中之,众皆叹。又令各乘土船,若能浮者,当以为君。余姓悉沉,唯务相独浮。因共立之,是为廪君。”(图1-7)约4000年前的廪君即为巴人祖先。他率领五姓部落在夷水构筑夷城,建立巴国,开创了巴国文明的历史。相传廪君死后魂魄化为白虎升天,后代以奉祀,便以白虎为图腾。

图1-7 位于武落钟离山文化广场和长阳广场的廪君像

长阳设县始于西汉,称“佷山县”,隶属武陵郡。后又经东汉、三国、南北朝等时代变迁,至唐朝时期,“长阳”作为县名见诸史书。至1949年6月,根据中共湖北省委、省人民政府的指示,中共长阳县委、县人民政府在荆门组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长阳县历经多次更替,于1984年7月13日由国务院批准撤销长阳县,建立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隶属宜昌地区(今宜昌市),并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