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阿炳铜像
1992年春末的一天上午,笔者接到电话让立即去长大弄市文联小白楼开会,待笔者赶到一楼会议室时,文联领导苏东驰、朱宗之等四五个人围着钱绍武先生正在认真地讨论钱先生提供的四五张画,都是阿炳以不同姿势坐着拉胡琴的雕塑草稿图,他们对其中那张阿炳头戴着破帽,顶风弯腰强劲拉满弓的画稿比较满意,阿炳铜像基本上就以此稿为准。笔者和钱先生不熟,尽管久闻其名,那天算是第二次见面,钱先生是无锡人,他告诉笔者,他和阿炳还是近邻,年轻时多次看到过阿炳卖艺。笔者认真地看了先生的画稿,说出自己心里的不同想法:“近代无锡地区曾经涌现过不少著名的二胡演奏家,如周少梅、刘天华、蒋风之、储师竹等,他们都是五四运动以后,崭露出来的知识分子型艺术家,江阴就有一尊刘天华坐姿拉琴的雕塑。阿炳不同,他是一个败落的道士,一个沦落在街头的民间艺人,他最大的特点,最生动之处是夜深人静时,边走边拉着胡琴走街串巷,所以阿炳的塑像应该是站着拉琴为好!”话音刚落,钱绍武先生急切地说:“不要讨论了,就按铁民的意见我重新设计!”

2009年12月钱铁民(左二)在钱绍武(左一)北京寓所
1993年11月,由钱绍武先生创作的大型雕塑阿炳铜像,作为“华彦钧(阿炳)艺术成就国际学术研讨会”的一项重要活动内容,在锡惠公园举行了隆重的揭像仪式,中国音协主席吕骥、副主席孙慎,无锡市有关领导,全体与会的专家、学者都出席了。随着幕布徐徐落下,在我们眼前高耸着一个头戴破帽,身穿陋衣长衫,戴着一副墨镜,镜片一高一低,拱着腰,顶风缓步拉着胡琴,流露出一种深受着苦难生活的折磨与摧残,然浑身涌动着一股不屈与抗争的情态,满怀无所畏惧气概的阿炳。钱绍武先生现场做了有关创作雕像的讲话,他说:“……阿炳雕像是我数十年雕塑生涯中满意的作品之一,在创作过程中,我接受了钱铁民先生的创意……”钱绍武教授早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并留校任教。1957年又留苏,毕业于苏联列宁格勒列宾美术学院雕塑系,获艺术家称号,是我国著名的雕刻家、画家、书法家。一个不经意的想法,让他如此重视和肯定,竟然在揭像仪式上讲出来,笔者内心深感激动,这就是大师的榜样,大师的风范!数年后崇安寺阿炳故居改建,钱先生又创作了一尊坐姿拉琴的阿炳铜像,两尊雕塑创作期间,钱先生多次联系笔者,让笔者提供更多的阿炳资料。1991年11月,笔者组织无锡正一派道士,在扬名乡采录拍摄飞钹科仪时,特意邀请刚好在锡的钱先生前来观看,他兴致甚高,边看边连声赞叹:“精彩,精彩!”表演结束后,我们还一起愉快地合影留念。钱先生严谨、一丝不苟的创作态度,极富创造性的理念使笔者受益匪浅。2009年,笔者到先生北京依山一庄的居家看望他,老远就见到先生别墅大门口耸立着一尊阿炳的雕塑,钱先生对家乡是多么眷恋!对阿炳的艺术是多么热爱!

1993年安放在锡惠公园的阿炳铜像

1993年11月阿炳铜像揭幕仪式

2007年无锡老图书馆前由钱绍武雕塑的阿炳坐姿塑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