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故居改建

2007年5月3日阿炳纪念馆开馆钱铁民(左一)与时任无锡市崇安区副区长的曹锡荣(左二)
1975年,笔者在文化馆上班期间,天天要经过图书馆路24—30号,阿炳住地破败不堪,特别是墙角有个倒马桶的小厕所,基本上一年四季臭气冲天。1993年11月,无锡召开“华彦钧(阿炳)艺术成就国际学术研讨会”,代表们参观阿炳住地时不无感慨。同年,全国政协八届一次会议上刘炳森、吴祖光等7名艺术家联名发出《建议修缮阿炳故居 克服极左意识干扰》的提案后,1994年1月4日,阿炳住地被无锡市人民政府批准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外墙镶嵌了一块文保石牌,内部没有任何变动。其后,阿炳故居相继于2002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公布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改建后的雷尊殿
2005年,崇安区人民政府斥资近5000万元修复阿炳故居,保持原貌以旧修旧,工程甚为艰难。当初分管此项改造工程的曹锡荣副区长告诉笔者,面对斑驳酥软的墙壁,都是用针管注射器把凝固剂从墙缝里打进去固定的。修复时,雷尊殿尚存的平房得以保存,只是与相邻的火神殿调了个位置,本来是雷尊殿在东面,火神殿靠西,如今雷尊殿移至火神殿的原址。雷尊殿原地则改为一个展示厅。步入阿炳故居,悬挂于大殿门头匾额的“雷尊殿”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是笔者请原火神殿客师尤墨坪的儿子,阿炳喊他小墨子的尤武忠道长书写的。为了恢复雷尊殿的旧貌(当然无法恢复和重塑雷公、雷母神像),笔者请无锡市道教协会,发动道士捐赠锡派正一道的幡、帐围、法器、单皮鼓、胡琴、饶钹等,以营造一个相对贴切的道观氛围。在殿内的东墙,笔者请设计师张挂了数十张在道教音乐集成采录期间,无锡“十不拆”[18]道乐高手演奏锣鼓《下西风》、梵音《雁儿落》,做步罡、斋天、建坛、施食科仪等场面的照片。这些道长虽然小阿炳一辈,但是都曾经与阿炳有过亲密的接触,他们曾经一起做过道场,一起奏过道乐,亦都曾经向阿炳讨教过,他们尊称阿炳为“公”。2007年5月,开馆那天,笔者组织了以尤武忠为首的12位锡派道乐高手,身着锦绣道袍,头带皂色道冠,现场表演了粗细丝竹锣鼓《十八拍》和梵音《醉仙戏》等锡派经典道乐。当时的情景很感人,仙乐缥缈之际,“东墙上的道士”仿佛又回到了60年前,他们又与“公”同做道乐于一室,其乐融融、其情浓浓!

1990年改造前的阿炳故居

改造后的阿炳卧室

2006年冬,尤武忠道长为复修的阿炳纪念馆题写雷尊殿匾额
改建后的故居外墙,设计师专门制作了一份硕大且立体,能在音乐播放时,有灯光相随的《二泉映月》曲谱。开馆没两天,报社就接到本地和外地众多音乐爱好者的反馈说曲谱有误,第三天记者约笔者前去读谱,笔者发现曲谱和弓指法等有数处错漏。另外,按公开发表的《瞎子阿炳曲集》应该是华彦钧传谱,却被刻成了华彦钧作曲。这件事不管是本地人抑或外地人发现的,都充分反映了《二泉映月》是多么深入人心啊!
2005年初夏,笔者接到南京音乐家协会一位负责人的电话,他说有三四十位爱好中国音乐的日本朋友来宁访问,他们有个非常强烈的愿望,希望能前来无锡参观阿炳故居,看看《二泉映月》的传世者阿炳生活过的地方,当得知故居正在紧张地修缮不便参观时,日本友人动情地说:“哪怕让我们站在阿炳住地的围墙外面,感受体味一下《二泉映月》的神韵,我们也就心满意足了!”

2010年无锡道教音乐馆在水仙道院开馆
2010年,无锡市先后建成了另外两家有阿炳内容展览的音乐馆,笔者作为主要策划和设计者,参与了这两馆筹建的全过程。一个是2010年4月12日开馆,位于锡城南水仙庙的无锡道教音乐馆,一个是2010年9月27日开馆,坐落在锡城北门运河公园内的中国民族音乐博物馆。

阿炳常弹的火神殿尤墨坪的三弦
南水仙庙最初名叫“松滋王侯庙”,是明代为祀文天祥部将麻、尹两将军,在南上塘立的庙,俗称“双忠祠”。2008年,无锡道教音乐正式被批准为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道教音乐馆的建立,主要就是为了展示无锡道教音乐的历史渊源、类别、主要价值、基本特征及保护计划,将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妥善的保护和传承。阿炳作为锡派道教音乐中的代表人物,音乐馆为他做了全身站式雕像,还买到了1950年为阿炳录音同型号的钢丝录音机,制作了专版等。值得一提的是,经过多方面的努力,我们征集到了一把阿炳经常弹奏“梵音”的红木小三弦,这也是迄今为止留下来的阿炳用过的弥足珍贵的乐器。这把三弦原本是火神殿以弹奏三弦著称于锡城的道乐客师尤墨坪的,尤墨坪既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名声显赫的“十不拆”成员之一,又是与阿炳交往甚密,常常一起做道场的平辈人。这把三弦参加了前述四次道教音乐集成活动,每每客师弹奏此琴时都会有一种崇敬之情。
中国民族音乐博物馆由无锡市人民政府、中国音乐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三家共建,《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承建。起初只是想建成一个仅展示无锡籍音乐家的展馆,后来扩展成五大板块。第一板块“千古遗音”,第二板块“太湖美韵”,第三板块“民乐大家”,第四板块“国风千年”和第五板块中国民族乐器展览。在展示阿炳艺术成就的展览区内,吸取了崇安寺阿炳纪念馆的教训,名曲《二泉映月》采用了原谱扫描的办法,放大、制成了硕大精美的立体谱面。

2010年9月27日中国民族音乐博物馆开馆仪式钱铁民(左一)与王仲丙(左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