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整理研究

四、整理研究

录音后,杨荫浏十分喜欢阿炳的音乐,以至在返回天津途中的列车上,反复听赏《龙船》,致使钢丝录音带出现了一些嘈音。从当时给阿炳录音的初始来说,诚如杨荫浏多年一贯的做法,大量收集采录民族民间音乐的资料,以便日后分门别类地仔细研究。

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时任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的吕骥听到了阿炳的录音,他在《关于阿炳的回忆》文中说:“听了之后,才知道这不是一般的民间音乐,也不是一般的二胡音乐,而是我国当代最杰出的音乐作品之一。”[8]当他询问音研所负责人李元庆时,李说:“这只是我们收藏的民间音乐。”[9]之后,吕骥“即刻向他们提出,像这样的作品,不能看作一般的民间音乐,应该立即向唱片社介绍,请他们制成唱片,广泛发行,使大家知道我们有这样优美的民间音乐,特别是《二泉映月》,它是震撼人心的作品。”[10]

20世纪80年代,曹安和曾经给我讲述过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谈起吕骥借走了阿炳的录音带后迟迟不归还,他们也不好意思催问,大约事隔半年多时间,就听到电台播放了阿炳的音乐,知道阿炳的作品已经被灌制成唱片发行了。

在杨荫浏的带领下,杨先生与曹安和、储师竹等对阿炳的二胡琵琶曲作品进行了记谱,拟定了弓指法和弹奏法等繁复的整理工作

虽然杨先生与阿炳有数十年的交情,但是为了更准确地撰写阿炳的身世,从道学艺的经历,流落街头,生活习惯等,杨先生通过多种途径,向无锡不少与阿炳有过交往,了解阿炳情况的朋友核对事实。在此基础上他撰写了《阿炳小传》《乐曲说明》《阿炳技艺的渊源》,以及阿炳乐曲里《关于速度用语的说明》《关于滑音符号的说明》等文章,并于1952年由上海万叶书店正式出版了。由杨荫浏、曹安和、储师竹三人合编的《瞎子阿炳曲集》在1954年改名为《阿炳曲集》,由音乐出版社在上海出第一版,同年再出修订本。自初版至1964年,12年来《阿炳曲集》就印刷了11次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