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亭故居
东亭镇位居无锡城东约10公里处,属无锡县。阿炳的生父华清和祖居于此,清和幼年时家境清贫,其父母为给孩子找条生路,于清咸丰八年(1858年)间把年方8岁的清和送进城中雷尊殿当小道士。经过十几个寒暑的辛勤学习,华清和以其聪颖和悟性通晓了道士行业中的各项业务,并精通各类乐器,特别是弹得一手好琵琶。在华清和22岁那年,老道士羽化,华清和承袭衣钵做了雷尊殿的新当家。华清和40岁时,与前来殿内小河上秦家二房寡妇秦嫂家以帮佣为生的吴氏互恋同居,次年生下了阿炳。阿炳出世不久,吴氏因禁不住同族胁迫而抑郁身亡,华清和亦因道教的清规戒律和繁忙的道院忏务,无暇顾及嗷嗷待哺的小阿炳,于是,把他悄悄送到东亭镇春合村小泗房的族弟媳处寄养。

阿炳出生地无锡东亭乡春合村阿炳祖居
阿炳一生中在东亭有过三次较长的滞留。第一次是出生后不久,被送到乡下抚养直到8岁进城;第二次是阿炳35岁双目失明后,经由师兄陈道士带回东亭暂住;第三次是抗日战争时期为避战祸,阿炳与董催娣一起逃难至东亭。
无锡县东亭镇素有“音乐之乡”的美誉,这里流传着丰富的吴地山歌、滩簧、丝竹乐和十番锣鼓,阿炳自小耳濡目染,为他日后的艺术创作产生了深刻影响。值得一提的是,阿炳失明之初回到乡下,他首次步入街头靠卖艺糊口,就始于这东亭镇上的茶楼。当时当地人传说,陈道士从城里带回一个能拉、能弹、能唱,能让癞蛤蟆笑豁嘴的瞎师弟。不言而喻,这位瞎师弟就是阿炳。
1993年,无锡县经济技术开发区、东亭镇人民政府及春合村委共同拨款,决定在纪念阿炳100周年诞辰之际在东亭重建阿炳故居(阿炳原住旧房已于1990年焚毁),消息传来,得到东亭人民的热情支持和响应,故居于9月破土动工,仅用了38天时间,就按江南水乡农宅的式样建成。
修建后的阿炳故居长11米,宽10.36米,建筑面积约80平方米,房舍前三后四,建有中间客厅和两边厢房,房前还有一个小庭园。中国音乐家协会名誉主席吕骥挥毫题写了“阿炳故居”匾额。故居内珍藏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为阿炳的演奏录下的钢丝音带、阿炳不同年代的各种曲集版本等。无锡市惠山泥人厂精心制作了“魂系二泉”阿炳塑像。

1993年11月钱铁民(左三)与解金福(左二)等在东亭乡春合村阿炳祖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