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x t Translations

Tex t Translations

◆Passage A◆

“反乌托邦式”的文学作品

《饥饿游戏》被称为“反乌托邦式”的文学作品。这类故事的场景常设定在一个环境极为恶劣的未来社会。想象“乌托邦”一词,指的是理想的国度,那里一切都很美好。而“反乌托邦”则截然相反,指另外一种世道:生命肮脏、短暂而野蛮。

近来,面向儿童和青少年群体的当代“反乌托邦”小说大量涌现。詹姆斯·帕特森笔下的《极速飞行》讲述了一个关于人鸟杂交的基因实验,而在维罗尼卡·罗斯的作品《分歧者》中,未来社会分成五个派系,青少年必须选择加入其中之一。

为何这些内容阴暗的书籍会受到青睐呢?露西·梅根在英国《卫报》网站上发表了一篇博客。她写道:“这些故事描绘出一个人人自危、政府专制、经受过核爆炸的世界,那里寸草不生、饱受战乱、满目疮痍,充斥着腐败的社会‘精英',生化武器以及与之相关的恐怖事件。这一切都在拷问着我们如何才能在如此极端的环境中生存,并检视人性的含义。”梅根表示,“反乌托邦”小说之所以广受欢迎,是因为这些作品反映出当今青少年的一些亲身经历,比如他们在校园遭遇大孩子的欺辱,承受同龄孩子都必须承受的压力,甚至是校园暴力事件,只不过小说中所呈现的都是一种极端的版本。她接着谈道:“青少年普遍生活在一种持续性的焦虑之中。这些故事是预见性的,但有条有理,且困难最终都能解决,从而成为他们精神上聊以慰藉的指南书。”

在漫画、长篇小说、短篇小说、卡通动画以及电影中,你都可以找到“反乌托邦式”作品的经典代表。在美国连环画册《蝙蝠侠:暗夜骑士归来》(后来改编成同名电影)中,这位身披斗篷的战士回到了“反乌托邦式”的哥谭市,那里到处是惊恐的市民,整座城市笼罩在腐败的政客们和暴徒们的统治之下。梅尔·吉布森的成名作《疯狂的麦克斯》系列影片背景也设定于一个饱受能源紧缺困扰的、“反乌托邦式”的澳大利亚。一场石油战争之后,人类这一宝贵的资源几近枯竭,文明土崩瓦解。世间没有法律和秩序,只有飞车党横行霸道。

“反乌托邦式”小说同时也揭示出青少年对即将踏入满是残酷竞争的成人世界所怀有的那份担忧。在《饥饿游戏》中,年轻人之间相互猎杀成为一种大众娱乐的形式,这一场景不免有些野蛮。但想象一下在罗马帝国时期,在罗马斗兽场和遍布帝国的每个圆形剧场里,残忍的人群围观囚犯、奴隶和角斗士的生死搏杀,与之相比,唯一的区别是,《饥饿游戏》是给那些坐在电视机前的观众看的。

◆Passage B◆

科幻作品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科幻作品展示未来社会可能会出现哪些创造和改变,从而成为激发人们好奇心的平台。诸如通信、娱乐、太空旅行和交通运输等领域都因为科幻类作品的影响而得到巨大的发展。此外,社会文化也受到了间接的影响。科幻作品已不仅仅存在于书本和银幕,而是在文化和技术上都影响着社会的进程。

在社会各领域,技术领域是受科幻作品影响最深的。包括通信、家庭娱乐、太空旅行和交通运输在内的诸多领域都因科幻类作品中展现的奇思妙想而得到了提升。随着移动电话的发明,通信手段使人们的生活更便捷、更高效。而手机这一发明则归功于电视剧《星际迷航》中所使用的“通信器”。该“通信器”使得寇克船长无线联络到遍及银河系的星舰。手机的发明者马丁·库帕把《星际迷航》视为研发移动手机技术中主要的灵感来源。移动手机使人们能够经常保持联系,被视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工具。移动手机的数量正在超过固定的通信设备,这说明移动手机是一种极具影响力的设备。通信领域只是受到科幻作品直接影响而得到发展的众多领域之一。

除此之外,各种陆地或海上的交通运输方式中,都有科幻作品留下的印记。虽然潜水艇在科幻作品描绘之前就已问世,但正是儒勒·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激发了人们的灵感,将潜水艇作为一种高效的作战工具。凡尔纳想象的“鹦鹉螺号”是现代潜水艇的先驱。除了潜水艇外,电力汽车也出现在著名的《星球大战》系列作品中。在《星球大战》所描绘的星球上,车辆是由太阳能和电流驱动的,正如现今汽车市场上涌现的一些电动车那样。这绝不是巧合,人类即将使用电动汽车作为减轻全球变暖的措施。因此可以说,科幻作品正推动社会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利用科幻作品引领社会的技术和文化发展,这是一种大胆的尝试。许多高端的科技都源于科幻领域,由那些富有创意的科幻作家与制片人所创造。发展通信、太空旅行和交通运输有利于促进社会中的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与沟通。而且,目睹奇思异想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也是令人兴奋的。然而,大量的高科技发明可能会阻碍人类文化知识水平的提高。娱乐领域充满视觉冲击的环境可能会引诱人,从而使其丧失学习的动力。虽然科幻作品只是虚幻的东西,但它确实不只存在于书本中,而正在为我们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