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es to Module 2
(1)Tony Award托尼奖
托尼奖(又译作东尼奖)全称为安东尼特·佩瑞奖,由美国戏剧协会为纪念该协会创始人之一安东尼特·佩瑞女士于1947年设立的,以表彰当年在百老汇剧院上演的杰出剧目。作为美国戏剧领域的最高奖,托尼奖与电影领域的奥斯卡奖、电视领域的艾美奖和音乐领域的格莱美奖齐名。
托尼奖共设21个奖项(包括最佳戏剧、最佳音乐剧、最佳改编剧本及最佳音乐剧改编剧本,此外还颁发最佳男女演员、最佳导演、最佳音乐、最佳编舞、最佳布景及最佳服装等),获提名剧目均是在百老汇各剧院演出的剧目。由600名专家参与投票。而自1997年第51届颁奖礼开始,大多颁奖典礼在纽约无线电城音乐厅举行,每年六月举行颁奖仪式,通过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播出。
1947年4月6日,第一届托尼奖在纽约市著名的华尔道夫大饭店揭幕,并由佩瑞的好友兼合作伙伴、美国戏剧协会主席布鲁克·佩贝顿主持。当时的决策机构6人委员会聘请了15位专家,通过秘密投票方式选出了获奖人。从那之后,托尼奖与百老汇的艺术声望、美学地位和票房收入等一起成为全球舞台艺术的焦点。
(2)Les Mis《悲惨世界》
Les Mis是Les Misérables的口语化简称,中名为《悲剧世界》是由法国音乐剧作曲家克劳德·米歇尔·勋伯格和阿兰·鲍伯利(Alain Boublil)共同创作的一部音乐剧,改编自维克多·雨果的同名小说。故事以1832年巴黎共和党人起义为背景,讲述了主人公冉阿让在多年前遭判重刑,假释后计划重新做人、改变社会,但却遇上种种困难的艰辛历程。该剧于1980年在法国巴黎的Palais des Sports首次公演,原本预计上演八周,结果延长加演,共演出了16周,因之后的场地时程已被预订才不得不下档。
《悲惨世界》曾被英国BBC电台第二台的听众选为“全国第一不可或缺的音乐剧”。2005年10月8日,该剧在伦敦皇后剧场庆祝20周年,而且在上映前便已经预订演出至2007年1月6日,取代了安德鲁·洛伊·韦伯的《猫》,成为伦敦西区上演年期最长的音乐剧。《悲惨世界》与《猫》《歌剧魅影》和《西贡小姐》一同被认为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欧洲最具影响力的音乐剧之一。
(3)RSC皇家莎士比亚剧团
RSC是Royal Shakespeare Company的缩写,是英国最具有影响力的剧团之一,也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组织最健全、经费最足、演出水准最高的职业剧团之一。它在莎剧演出的历史及权威性也是举世公认的。以著名戏剧大师莎士比亚出生地——于亚芬河畔的史特拉福(Stratford⁃upon⁃Avon)——为主要演出地点,并常在伦敦演出。剧团在史特拉福管理三个剧院:“皇家莎士比亚剧院”(Royal Shakespeare Theatre)、“天鹅”(The Swan)和“另一处”(The Other Place)。剧团成立于1961年,但它的前身“莎士比亚纪念剧院”(Shakespeare Memorial Theatre),却有一百多年的悠久历史。
(4)one⁃person play单人剧
单人剧是戏剧舞台上非常重要而独特的形式。其特点是一个演员独自演出,因而对表演者的演技有很高的要求。美国剧作家道格·赖特(Doug Wright)的单人剧I Am My Own Wife获得2004年度普利策戏剧奖及托尼最佳话剧奖。
在19世纪时,人们对文学独白与表演独白的重要性及区分展开了讨论,但随后,两者不断进行交流。1843年至1849年间,埃德加·爱伦·坡(Edgar Allan Poe)以舞台表演者的身份发表演讲、朗诵诗歌,他的表演被认为是混合式单人剧的典范。从1858年持续到1870年,查尔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在英国和美国进行了朗诵之旅,引起不小的轰动。19世纪后半叶,单人剧前所未有地流行于艺术界和商界。其中,1886年,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Anton Chekhov)的单人剧剧本On the Harmfulness of Tobacco是较早的比较成型的单人剧。维多利亚时期(Victorian period),作为诗歌类型的一种,戏剧独白诗发展速度最为迅猛。20世纪以来,单人剧的数量和类型迅速增长。比如,萨缪尔·巴克利·贝克特(Barclay Samuel Beckett)的Malloy、Monologue和The Last Tape等剧目推动了单人剧向纵深发展。
经过数代戏剧人的发展,单人剧终成为一种具有自身特色的表演形式。在Extreme Exposure这本书的序言中,编辑乔·邦尼指出,许多单人剧都有一条故事线或者故事情节,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它打破了第四堵墙的限制,直接和观众进行交流,因而也期待和需要观众的积极参与。布朗大学的雷贝卡·斯莱德(Rebecca Schneider)指出:“20世纪是一个欢迎独角表演并为之疯狂的年代,随着时间的推移,独角表演的魅力就越来越大。”
(5)John Gielgud约翰·吉尔古德
约翰·吉尔古德(1904—2000),英国著名多产演员,1904年4月14日生于伦敦,毕业于英国皇家戏剧艺术学院,以擅长扮演莎士比亚戏剧闻名于世,是20世纪最伟大的莎剧演员。
1924年初登银幕,26岁第一次扮演哈姆雷特,创下了40岁以下英国演员扮演哈姆雷特的戏剧史纪录,成功塑造了大量莎剧人物,迅速树立起英国莎剧名角的地位。吉尔古德既是英国古典戏剧最伟大的演员,同时也是现代戏剧的先锋。1964年他以《雄霸天下》(Becket)获奥斯卡提名,1981年凭喜剧《亚瑟》获奥斯卡最佳男配角奖。在电影方面,早期多演古装宫廷片,晚期开广戏路,成为著名配角。
英国《泰晤士报》这样评价吉尔古德的一生:“约翰·吉尔古德爵士是这样一名演员,他比其他任何演员都更进一步弘扬了英国古典精神。他漫长的职业生涯始终和另外两位伟大舞台剧爵士相互缠绕——劳伦斯·奥利弗和拉尔夫·理查德森……他们在古典王国里占据着不同的位置,如果说奥利弗是这个王国的一名士兵,理查德森就是这个王国的一介平民,吉尔古德则是这个王国的牧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