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xt Translations
◆Passage A◆
将昆曲带上世界舞台的人
“给过去一个更好的未来”是昆曲演员张军在2011年5月获得联合国和平艺术家奖时许下的承诺。张军获奖是因为长期以来献身于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尤其是昆曲,他也是继2001年演员巩俐获此殊荣后的第二位中国人。通过这个上海人的努力,古老的中国艺术形式正在国内以至全世界的舞台上卷土重来。
不同于其他中国传统艺术的从业人员,张军是非常现代的。他衣着时尚,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在兴致高昂时也很活跃。他与明星王力宏同唱流行歌曲,还在国家电视台进行说唱表演。张军说:“我最终还是一个昆曲人,无论是什么样的灵感,以及从什么渠道获得的灵感,这些都让我回过头来想到昆曲。”谭盾,与张军在《牡丹亭》最近的一个版本合作的作曲家,曾经说道:“如果一个从业于有六百年历史的艺术形式的人还会说唱音乐,则说明这个人是开放的、自信的、有适应能力的。这些态度都有助于为东西方文化的相遇与结合提供坚实的平台。”
37岁的艺术家演唱了《牡丹亭》这一中国昆曲剧目中最受欢迎之一中的一段。但张军演唱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风格,取而代之的是新世纪音乐节奏。“我选择用新世纪风格来表演是因为我想告诉大家,尽管戏剧是古老的,但并不意味着不能用现代的方式进行诠释。”张军解释道。
张军是中国第一个关注复兴艺术形式并向年轻一代推介的昆曲演员。他自1998年以来就在上海多所大学普及昆曲。许多上海年轻人被《牡丹亭》中杜丽娘和柳梦梅打破常理的爱情所感动,继而从此成为昆曲的铁杆粉丝。张军说:“我想要年轻人感觉到昆曲就在他们身边,而不是束之高阁的只为权贵表演的古老艺术。”这一目标成为驱动张军在过去几年中许下了振兴昆曲的承诺,也成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中的主要原因:促使文化遗产与时俱进比单纯地保护文化遗产更加重要也更加困难。
张军在2009年作出了一个人生中最疯狂也是最令他骄傲的决定——一个很多老一辈昆曲表演者无法理解的决定。作为上海昆剧团的副团长,年轻有抱负的他辞掉了稳定而且前途无量的工作,成立了张军昆曲艺术中心,一个致力于创作并推广园林版《牡丹亭》的公司。在2010年世博会期间,他与奥斯卡获奖作曲家谭盾合作,承担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把园林版的《牡丹亭》搬上舞台。张军说:“我们创造了全新的东西。”这也是一直以来他对戏剧表演的梦想。
◆Passage B◆
是“Jingju”还是“北京歌剧”
随着中国国际化脚步的加快,跨文化交流也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似乎很难在其他文化中找到能够反映与一种文化中独特气质对等的东西来传达其真正含义。在跨文化交流中如何为众多的中国用语找到一个最恰当的翻译以达到更好的理解一直都是一个问题。比如,该翻译成“loong”还是“中国龙”,“Qigong”还是“呼吸运动”,“Taiji”还是“空拳练习”。同样,是“Jingju”还是“北京歌剧”。
许多相关专家和学者坚持认为京剧与西方歌剧非常不同,所以应该音译为“京剧”,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翻译为“Peking Opera”。
“你不会把歌舞伎叫作东京歌剧,是么?”赵启正,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原主任曾多次表达过这样的想法。在他看来,通过加强沟通能力,中国人可以成为更好的“世界公民”,这对于公共外交也是必要的。
京剧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不仅具有优雅的风格元素,如脸谱和旋律,更是集动作、演唱、对话、独白、杂技和舞蹈为一体,讲述一个故事或刻画不同人物,并表现他们的情感,如开心、愤怒、伤心、喜悦、惊奇与恐惧。
京剧来源可以追溯到有记载以来六百多年前最古老的戏剧形式——昆曲。和京剧一样,昆曲同样要求观众极大的耐心和品位,才能体会其真正的魅力所在。您需要观看演出,细细品味细腻而又充满活力的动作;聆听曲中的愤怒——一种直入人心的愤怒。
京剧的主题范围广泛,这也与西方戏剧和任何其他戏剧流派有显著不同。其背后,是不可动摇的中国文化在支撑,这种文化渊源久远,包含儒家思想潜在的影响和独特的美学思想,以及文化和历史发展遗留下来中国民族的态度。这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解释为什么京剧承担了一定的社会责任,给人们带来娱乐的同时也启发着人们。许多京剧流派都拥有一个主题,那就是说服人们改邪归正。
与西方歌剧和话剧不同,京剧不能被简单地定义为纯粹的喜剧或纯粹的悲剧,因为它通常是合二为一的;在美德与邪恶的斗争中,美德总能战胜邪恶。
在当今全球化的世界中,世界各地的文化也趋向融合。一方面,这是一个建设性的趋势,它能提高跨文化交流。另一方面,文化的多样性需要被保留,这样世界才能五彩缤纷。
在此基础上,笔者在这里呼吁将京剧正名为拼音形式的“Jingju”,并不是因为狭隘的民族主义或极端的文化自卑情结,而是为了恢复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京剧原始的中国特色。语汇翻译也需要文化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