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纲式思维和提纲式发言

提纲式思维和提纲式发言

一方面辩手需要时间陈述自己的观点,但另一方面听众接受信息能力已经饱和,因此辩手要用好自己发言的每一秒。不仅要清楚自己这一秒的发言要完成什么任务,也要时刻提醒听众。辩论演说的成功秘诀就是采用提纲式结构思考问题和进行辩论发言。

辩手必须了解己方和对手的主要观点。如果连己方的主要论据都弄不清楚,要抓住对方的论点也会很难。

在实践中运用这一原则,最简便的方法就是把整场辩论形象地理解为两个并列展开的提纲。在这个提纲中,每个辩案根据功能拆分成核心论题、分论点和证据三部分。例如,关于某一具体的政策类辩题的辩案,正方辩手可以列出这样的提纲。

核心论题1:当前美国各州和联邦的高速公路系统很不完善,因为

分论点1:高速公路系统不能满足当前需求,因为

证据:① 具体的支持性证据

② 具体的支持性证据

③ 具体的支持性证据

分论点2:当前高速公路系统的扩展不能满足未来的需求,因为

证据:① 具体的支持性证据

② 具体的支持性证据

③ 具体的支持性证据

④ 具体的支持性证据

分论点3:现任政府对高速公路系统的支持不足,因为

证据:① 具体的支持性证据

② 具体的支持性证据

分论点4:目前高速公路提供的工作岗位不足以缓解失业问题,因为

证据:① 具体的支持性证据

② 具体的支持性证据

③ 具体的支持性证据

如果发言的证据充分且令人信服,那么听众听到这样的发言,他们多半会支持辩手的观点。这种发言包含我们所说的“表面成立的辩案”,即“从表面上看”“一眼看去”,发言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同样在辩论中,正方一辩就某一价值类辩题发表条理清晰、论证充分的立论陈词,也正是在展现一个表面成立的辩案,以说服听众接受正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