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众

听众

如果你不仔细考察听众的特点以及人数的多寡,演说的语言风格是很难确定的。听众和观众是什么人?他们的年龄、职业和背景是什么?他们有哪些偏好或倾向?受学生听众欢迎的词句不一定能打动一群银行经理。当演说场地不大、听众不多的时候,你如果依然声音洪亮,频繁使用肢体语言,和面对几千名听众时一样,你就会非常尴尬。

一般来说,听众是辩手语言选择的重要考虑因素。为了达到最佳效果,辩手必须使用听众易懂的语言,根据听众的年龄、教育背景或职业来调整语言。例如,“互惠贸易协定”一词,若辩手不加以解释,高中生可能不理解,但如果在座的是一群成年人,尤其是从事商贸活动的职业人群,你就不需要进行解释了。所以,如果你不清楚听众是否理解这些术语,在辩论中第一次使用时,最好将术语的同义词一起提出来,或者稍做解释。完成以后,你就可以在辩论中放心地使用这条术语了。

听众人数决定了辩手使用哪种演讲方式。如果礼堂里有一千个人,辩手的手势动作幅度要大一点,面部表情要夸张一点,语速要慢一点。听众人数不多时,尤其是在小房间里时,辩手的身体动作和神态表情需要收敛一点,因为辩手声音的抑扬顿挫和面部表情的细微变化很容易被听众捕捉到。辩论场地如果是一个不大的房间,辩手应该尽量避免音量过大。要时刻记得,能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尤其是当双方立场尖锐对立、辩论十分激烈的时候。但是,这条原则你一定要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