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 析:
陷入爱情中的人,会渴望和对方在一起,如若不能便会日思夜想,有时甚至出现幻觉。比如这里的幻听,其实只是母亲的期望罢了。或许不少恋爱中的人也有过类似的经验吧。
当所爱的人不在现场时,就要有一些他/她所留下的痕迹,作为他/她的代表,见证爱情的存在。比如教室房梁上的那块红,代表了母亲和父亲之间的爱意。画外音还介绍说,即便村长说过好几次要给教室吊个顶棚,都被父亲谢绝了,所以村里这个小学校几十年来都没有顶棚。所以,那块红,就是爱的痕迹。
母亲擦黑板时,很仔细地留下了教书先生的板书,这也是一种痕迹。只要痕迹还在,爱就在。有一天不想留任何痕迹了,爱情也就死了。
这一段对色彩和光线的运用也非常到位。
关于色彩,房梁上的那块红、母亲的红棉袄、红色的窗花,红色是爱情的经典色彩,除此之外还有窗户纸。以前的人很穷,土垒草屋多是木棂格子窗,勉强用白纸糊上来御寒,所以有“如同薄薄的窗户纸,一捅就破”的说法。多数情况下,窗户纸是白色的,更亮堂些。但这里特意选择了黄色的窗户纸,这使暖色使光线在烘托气氛方面更有表现力。
这个段落在光线运用方面有着明显的前后对比。一开始没有出现幻听时,母亲坐在织布机前,一个侧面镜头(镜3,略),侧逆光中的她脸部几乎没什么表情,而且只有侧面的光边,整体面部光线比较暗。镜4,透过纱线,面部光线变得柔和了,毛茸茸的纱线,以及毛茸茸的辫子都使她显得年轻而美丽。当她推门跑出去时,一路沐浴着阳光,与人物此刻欢快心情相得益彰。随后又跑入阴影区,心情跌落低谷。因而,整个跑动过程牵动着观众的情绪,视听语言很到位,也十分电影化。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贴窗户纸的站位。其实,在东北地区有“窗户纸糊在外”的说法,因为贴里面容易被风刮下来,也容易因室内外温差大、凝水潮湿后掉下来。这一段拍摄时却是从里面糊的,或许是考虑到摄影方面的原因,光线从外面照进来会使人物的造型光更加柔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