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个镜头,段落长度4′59″)

(21个镜头,段落长度4′59″)

镜1:日历又撕去了一页,时间到了1958年1月27日,腊月初八。画外音:“到了父亲答应回来的日子……”

镜2:“母亲一大早就站在那条路上等,她记着父亲说过的那句话,腊月初八一定回来,因为腊月初九学校就放假了。”画面中的母亲,头巾上已经结了一层白霜,耳边只有呼呼的风声。

镜7:尽管白雪覆盖的乡村路上空无一人,但母亲一直呆呆地站在山坡边。实在太冷,她把手插在袖管里,只是不时挪动一下脚,以免冻僵。此时仍是白天,一点点零星的阳光从树缝中斜斜地透过来。

镜9:大风再次肆无忌惮刮起来了,大雪漫天飞舞,母亲的头发上、眉毛上都落满了雪,风也吹得她睁不开眼睛,但她依然执拗地凝神眺望远方。镜12:终于,远远地,一辆马车向村里驶来,音乐也变得越加振奋了!镜头向右摇。山坡上的母亲也看见了那辆车!她开始往坡下走,脚底打着滑,小跑两步,忽而,又站定了。

镜12:马车嘚嘚向前跑,她逐渐看清了,上面只有马车夫一个人。马车从左出画,母亲视线依然追随着它,怔怔地站在原地。音乐渐弱。

镜13:屋内,厚厚的棉门帘被缓慢撩起,母亲侧身蹭着墙挪进屋,一副被冻僵了的神情,跌坐在炕上。姥姥正数落她,她却“轰”地倒下了。姥姥用手探了额头,吓了一跳。显然,发烧了。

镜14:母亲躺在床上,嘴唇烧得起了泡。她喘着气,吞咽口水也变得十分困难。

镜15:同机位叠化后的镜头,天光已亮,母亲昏睡了一夜。刚刚醒转,仍处在虚弱、迷离状态的她就挣扎着坐了起来。

镜16:包上一些吃的,穿上胶鞋,套上棉帽,她要去县里找先生。姥姥极力阻止,告诉她村里的人都说先生犯了错误回不来了!母亲根本不听,踉踉跄跄出了门。

镜20:顶着风雪,独自一人走在路上。风雪太大,把她吹得东倒西歪。她只是固执地走着,走着,决不放弃!

镜21:背影渐渐隐没在漫天风雪中。画外音:“那天母亲没走到县城,却晕倒在半路上。有过路人看见给村里人捎了信,村长和夏大叔他们套上马车,连夜把母亲拉了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