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 析:
刚开始,鳏夫的小狗冒犯了老妇人,但对方不以为意。陌生人之间本来就不存在面子和礼数,这种情况下更能说明存在好感。
事实上,有相当多的好感案例都存在这种被冒犯之后并不介意,甚至显得很愉快的情况。
比如《脑海中的橡皮擦》中,女生秀真把刚买的可乐忘在了小卖部,回去时发现男生哲洙手里拿着一罐可乐,柜台上已经没有了。于是她二话没说夺过哲洙手里的可乐,当面一扬脖喝得精光,还打了个嗝,再把空瓶还给他!其实,她落在柜台上的可乐已被店老板收起来了,并不是哲洙手里的那一罐。秀真走后,哲洙只是笑了一下,倒也没与她论理。
再如《色戒》中的易先生第一次对王佳芝性虐待之后,留下王佳芝独自一人,镜头移向王佳芝的面部,她竟然露出了一丝笑容,说明她喜欢这样的。
气味相投,是好感产生的原因之一,这不仅是个比喻,有时也确实与嗅觉有关。
在《非诚勿扰》中,梁笑笑和秦奋在酒吧聊天,就聊到过这一点。这个段落中的小狗是个有趣的角色,通过它的嗅觉把老妇女、鳏夫和薇安娜彼此联结在一起。
从另一个视角看,小狗也是鳏夫的延伸。人们常说“什么样的主人养什么样的宠物”,宠物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鳏夫的“他我”。
类似的手法还出现在《黄金罗盘》中,每个人物都有一头灵兽,有的是狼狗,有的是鹰。美女库尔特夫人的灵兽是一只金丝猴,而小女孩莉拉的灵兽则可以变化(因为它还没有完全定型),有时是小小的雪貂,有时则会稍稍长大一些变成小猫,有时是一只会飞的小鸟。
除了宠物和灵兽等方式外,更多情况下是由闺蜜来作为“他我”。作为旁观者,闺蜜懂得好朋友的心思,可以在主人公不太方便的时候替他/她说出心声。
比如案例六《勇敢的心》中,王子妃伊莎贝拉对华莱士有好感,这在该段落之前早有铺垫:她和侍女曾经聊起过华莱士的英雄事迹,并表达了崇敬之情。因而到了该段落两人见面时,侍女和伊莎贝拉曾有一个非常隐蔽的眼神交流,看来也同样充满好感。
因此,表达好感的方式,可以不局限于本人,可以借助一些外围的角色,比如小狗、亲友、闺蜜之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