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麻醉
华佗在外科上的贡献,首先在于发明了麻醉术。于公元二世纪发明的麻醉剂——麻沸散,实在是世界医学史上的一个伟大的创举。据说在麻沸散发明之前,远古时期对患病需要手术的人,一定要先捆绑起病人的手脚,先用木棍将其击晕,或者使用放血的方法使其昏迷,再实施手术进行救治。直到秦汉左右,才开始服用药酒和单纯地使用止痛药物。比如在《列子·汤问》中就记载了扁鹊在为鲁公扈和赵齐婴手术前,让二人饮用毒酒,使其“迷死三日,剖胸探心”。而华佗则是首先用麻沸散做全身麻醉,再进行开腹手术。《三国志·魏志·方技传》记载华佗医治病人时:“便饮其麻沸散,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腹腔肿物)”。《后汉书·华佗传》也有类似的记载:“若疾发结于内,针药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无所觉,因刳破腹背,抽割积聚。若在肠胃,则断截湔洗,除去疾秽,既可缝合,傅以神膏,四五日创愈,一月间皆平复。”有一天,有个突患肚子痛的病人来找华佗诊治。华佗经过诊视后对病人说:“你的脾烂了,必须切去,才能保住性命。”病人很相信华佗的医术,欣然同意。华佗给病人用酒冲服了麻沸散,不一会,病人就像熟睡一样失去了知觉。华佗熟练地打开病人腹腔,把烂掉的脾切去,然后再缝合,涂上神膏,病人醒来后又给他开了汤药。一个多月以后,病人就平复如初了。这段记载文字不长,给人留下的印象却十分深刻。从这段记载来看,当时华佗利用麻沸散进行的全麻手术至少有脾切除、清理腹内肿块、断肠吻合或胃肠吻合等几种,而且,从手术步骤的描写、特别是缝合后敷以生肌收口的“神膏”来看,当时手术的细节也是较为完备的了。华佗的手术麻醉效果较好,技术较精巧,这样的手术即便在今天,仍然还算是较大的手术。而且其手术缝合的刀口四五天即愈,这与现代在无菌操作下的手术刀口愈合期是一致的,说明当时很讲手术的清洁,其所记载的神膏,也很可能是一种很好的消毒药膏,所以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华佗的这种全身麻醉手术,在我国医学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医学史上也是罕见的,具有重要的地位,华佗是世界上第一个采用全身麻醉做手术的人,比西方发明麻药早1600多年。
利用某些具有麻醉性能的药品作为麻醉剂,使人失去暂时的意识和知觉,并非为华佗最早运用,在华佗之前就已经有人使用了。但是,他们或者用于战争,或者用于暗杀,或者用于玩弄权弄,并没有真正用于动手术治病。华佗根据乌头、莨菪子、麻黄、羊踯躅等功效的记载,又加入曼陀罗等几种具有麻醉功效的药物,配成药方成为麻沸散,华佗总结了这方面的经验,又观察了人醉酒时的沉睡状态,发明了用酒服食麻沸散的麻醉术,正式应用于外科医学,从而大大提高了外科手术的技术和疗效,同时扩大了手术治疗的范围。大的外科手术,能否顺利进行和取得成功,和麻醉是否理想关系密切。华佗在一千七百年前,所以能成功地进行这样高明和成效卓越的腹腔外科手术,和他已经掌握了麻醉术是分不开的。
根据日本外科学家华冈青州的考证,麻沸散的组成是曼陀罗花一升,生草乌、全当归、香白芷、川芎各四钱,炒南星一钱。自从有了麻醉法,华佗的外科手术更加高明,治好的病人也就更多。他治病时碰到那些用针灸、汤药不能治愈的腹部疾病,就叫病人先用酒冲服麻沸散,等到病人麻醉后没有什么知觉了,就施以外科手术,剖破腹背,割掉发病的部位。如果病在肠胃,就割开洗涤,然后加以缝合,最后敷上药膏。四五天后伤口愈合,一个月左右,病就全好了。华佗在当时已能做相当于肿瘤摘除和胃肠缝合一类的外科手术。据说有一次,有个推车的病人,曲着脚,大喊肚子痛。不久,气息微弱,喊痛的声音也渐渐小了。华佗切他的脉,按他的肚子,断定病人患的是肠痈。因为病势凶险,华佗立即给病人用酒冲服下“麻沸散”,待麻醉之后,又给他开了刀。这个病人经过治疗,一个月左右病就全好了。华佗的外科手术,得到了历代名医的推崇。明代陈嘉谟的《本草蒙筌》引用《历代名医图赞》中的一诗作了概括:“魏有华佗,设立疮科,剔骨疗疾,神效良多”。可见,后世尊华佗为“外科鼻祖”,是名副其实的。可惜,华佗所创制的酒服麻沸散后来失传了,这是中国医药学史上的一大损失。
华佗发明麻沸散的背景和经过,史书并没有详细的记载。一般认为有以下几种因素:第一,当时华佗正在河南、安徽、江苏一带活动,这些地方都是当时魏、蜀、吴三国相争的战略要地,战事频繁,百姓士兵伤病的大量出现,在客观上对外科手术的发展提出了迫切要求;魏、蜀、吴三国鼎立之时,战争相当频繁,军队和老百姓受伤、生病的很多。华佗是当时最有名的医生,伤病人员都请他来治疗。由于那时没有麻醉药,每当做手术时伤病员都要忍受极大的痛苦。传说有一天,华佗为一个患烂肠疹的病人破腹开刀。由于病人的病情较为严重,华佗忙了几个时辰才把手术做完。手术做好后,华佗累得筋疲力尽。为了解除疲劳,他喝了些酒。华佗因为劳累过度,又加上空腹多饮了几杯酒,一下子喝的酩酊大醉。躺在那人事不省,他的家人被吓坏了,用针灸针刺人中穴、百会穴、足三里,可是华佗依旧没有什么反应,好像失去了知觉似的。家人摸他的脉搏,发现跳动正常,这时才相信他是真的醉了。又过了两个时辰,华佗醒了过来。家人便把刚才他喝醉后给他扎针的经过说了一遍。华佗听了之后大为惊奇:为什么给我扎针我还不知道呢?难道说,喝醉酒能使人麻醉失去知觉吗?几天以后,华佗再次作了几次试验,得出结论是:酒有麻醉人的作用。后来动手术时,华佗就叫人喝酒来减轻痛苦。可是有的手术时间过长,刀口较大,流血较多,光用酒来麻醉还是不能解决问题。又一次华佗行医时又碰到一个奇怪的病人:病者牙关紧闭,口吐白沫,手紧紧的握拳,躺在地上一动不动。华佗上前查看病人的神态,按他的脉搏,摸他的额头,可是一切都很正常。他问患者的家属,病人过去是否患过什么疾病,患者的家人说:“他的身体非常健壮啊,什么疾病都没有患过,就是今天误吃了几朵臭麻子花(又名洋金花),才得了这种病症的”。华佗听了患者家人的介绍,连忙说道:“快找些臭麻子花拿来给我看看”。患者的家人把一棵连花带果的臭麻子花送到华佗面前,华佗接过臭麻子花闻了闻,看了看,又摘朵花放在嘴里尝了尝,顿时觉得头晕目眩,满嘴发麻:“啊,好大的毒性呀!华佗用清凉解毒的办法治愈了这名患者,临走时,他什么东西也没要,只要了一捆连花带果的臭麻子花。从那天起,华佗开始对臭麻子花进行试验,他先尝叶,后尝花,然后再尝果根。实验结果表明,臭麻子果麻醉的效果很好。华佗到处走访了许多医生,又收集了一些具有麻醉作用的药物,经过多次不同配方的研制,终于把麻醉药试制成功了。他又把麻醉药和热酒配合服用,发现麻醉效果更好。因此,华佗给它起了个名字,麻沸散。
第二,当时一般的医生治病,最常用的方法是针灸、汤药、按摩、烫熨等等,但是如果腹内有了症疲积聚,又为针药所不及的时候,那就只好束手待毙了。华佗可能是在客观需要的促使之下,决心寻找一种无痛而又安全的麻醉方法,一方面可以顺利地进行外科手术,减轻患者的痛苦。一方面又可以破腹剖背,抽割积聚,除去病患的部位。当时药物学的发展已经为华佗发明麻沸散创造了前提条件。因为,《神农本草经》中已经记载了乌头、莨菪子、麻黄、羊踯躅等药品具有麻醉作用,而且,司空见惯的酒醉可使人昏睡的事实也可能给华佗以创造的启迪。可以说,以酒送服麻沸散的全身麻醉方法,就是在以上的背景和条件下产生的。华佗发明麻沸散在全身麻醉的情况下进行腹部手术,这在世界医学史上实在是一件了不起的成就。华佗是世界上第一个发明麻醉剂和使用它进行全身麻醉的医学家。因为,西方麻醉术的发明与健全,仅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这以前,西方外科手术的方法一直是相当“野蛮”的:他们或者把病人绑在手术台上生生地硬制,或者把病人击昏后趁机施术,或者用慢慢放血的方法使病人昏迷后开刀。1800年,英国人才发现氧化亚氮能在外科手术中起麻醉作用;1842年法国人发现二氧化碳可以作麻药,但只用于动物试验;1844年,美国人柯尔顿开始将笑气(NZO)做全身麻醉剂,用于手术成功,但效果不太理想;直到1848年,美国人莫尔顿开始用乙醚,西方医学的麻醉术才有了飞速的发展。但是,这比起华佗发明麻沸散来,已经迟了一千六百年多了。当然,近人对于华佗的外科大手术是有存疑的,有人以为在当时的条件下做腹部大手术是不可能的。我的看法是:华佗的全身麻醉手术,固然不可能像当代外科手术那么细致缜密、那么安全可靠,但是决不能因此而采取虚无主义态度,根本不承认史书有明确记载的事实。欧洲人所著《世界医学史》也承认,阿拉伯医生懂得用麻醉药,是从中国学来的。况且,《后汉书》的作者范晔(公元398—446年)生活的年代离华佗不过二百多年,《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公元233—297年)生活的年代离华佗去世更仅有几十年,而《后汉书》关于华佗的记载又是取材于《三国志》。这样看来,华佗的事迹是可信的。在没有确凿的反证以前,不能轻率地否定史书对此的记载。
关于麻沸散的药物组成,已经不能确切的考证。相传共有两种组方:其一,羊踯躅三钱,茉莉花根一钱,当归三两,菖蒲三分(见《华佗神方》、张骥《华佗传补注》);其二,曼陀罗花(洋金花)一斤,生草乌、香白芷、当归、川芍各四钱,天南星一钱(日本华冈青洲所收之经验方)。此二方皆不可信。近人多认为麻沸散的主药可能是洋金花,现今临床上中药麻醉术所用的即是洋金花提取物;也有人认为麻沸散的主药是麻费,即毒品大麻。此可备一说。华佗一生当中有医著多种,可惜都没有流传下来,其原因非止一端。《后汉书》记载,华佗被害时,曾欲将医书一卷赠送给狱卒,但狱卒害怕获罪于曹操的严法,不敢收受。华佗亦不强加于人,就一火焚之以了事。其实,华佗所焚只是其著作的一部分,当时还有《观形察声并三部脉经》一卷、《枕中灸刺经》一卷(据《隋书·经籍志》)、《乍佗内事》(据《梁七录》),以及《华佗方》(吴普撰)、《五禽六气诀》等,这些书的佚失是在汉以后的事了。今天我们看到的《中藏经》《华佗方》,实为后人托名之作。《世界麻醉史》的作者西欧普士写道:“阿拉伯医学提及的吸入麻醉术,恐从中国人学来,被称为中国希波克泣斯(古希腊的著名医学家)的华佗很精于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