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其他杂症
华佗不仅精于外科、针灸以及各种内科杂病的治疗,在妇产科、小儿科、和寄生虫病等方面的治疗上都有很高的造诣。华佗又是一位寄生虫病的专家。人体寄生虫的种类很多,古代便有“九虫”之称,对寄生虫病的治疗,华佗积累了许多丰富的经验。有一次,华佗在路上碰见一辆车,车上躺着一位患咽喉阻塞的病人,咽喉间似乎被什么东西给堵塞住了,吃不下东西,唉声叹气的正乘车去找医生医治。病人呻吟着十分痛苦。华佗走上前去仔细诊视了病人,就对他说:“刚才你经过的路旁,不是有家卖饼的小店吗?你向路旁卖饼人家要三两萍齑,再加上半碗酸醋,调好后吃下去,病自然会好的。他家腌制的萍齑很酸。”病人按照他的话去做,讨了萍齑和醋吃下去,不久就吐出一条像蛇那样的寄生虫,病也就真的好了。病人把吐出来的虫挂在车边去找华佗道谢。刚走到华佗家门前,华佗的孩子恰好正在门前玩耍,一眼看见,就说:“那一定又是我爸爸治好的病人。”那病人走进华佗家里,看见墙上正挂着几十条相同样子的寄生虫。才知道华佗是一位治寄生虫病的专家。华佗用这个民间单方,早已经治好了不少病人了。
广陵郡太守陈登是曹操非常信任的一个人,有一次他得了一种怪病,感到心中烦躁郁闷,脸色发红,吃不下去东西,身体也一天天瘦下去。刚好华佗正在此地行医,于是太守便派人请华佗给他诊病,华佗为他切脉之后告诉他说:“您是不是吃了不清洁的鱼啦?您胃中有好几升虫,已经聚结成团了。将在腹内形成毒疮,是吃生腥鱼、肉造成的。”陈登半信半疑地说:“我是吃过鱼啊,好吧,你治治看吧”。华佗马上煎了二升药汤,让病人分两次喝下,陈登先喝了一升,大概过了一顿饭的工夫,陈登吐出了约三升小虫,吐出来的虫,头部是赤红色的还都会动,上半截是虫,下半截还是生鱼块。虫吐出来了,病痛也就好了。这可把陈登吓坏了,问华佗道:“虫吐尽了,病可算好?”“当然可好!”华佗说,“这种病三年后会再次复发,如果发作的时候遇到良医,还能救活,如果遇不到良医恐怕就没救了。”三年以后,陈登的病按照预计的时间果然旧病复发,当时华佗不在,没人可治,正如华佗预言的那样,陈登终于死了。
《三国志·方技传·华佗》项下《华佗别传》有这样记述:琅琊刘勋为河内太守的时候,有个女儿差不多二十岁了,这女儿在小的时候,生了一种怪病,左脚的膝关节内侧长了一个疮,痒却又不痛。每次发作要几十天才能好,好了一段时间后间隔不久又会复发。这样反复发作已有七八年了,每次发作都无法走路,非常痛苦。这一年,碰巧华佗行医至此,于是家人就把华佗接过来为太守女儿看病。检查之后,华佗发现这位小姐的脚里长了一种寄生虫。并自信地说此病治之不难。可是这位名医的治疗方法后却始终让人不得其解。他的治法是找来一只稻糠色的狗和两匹好马,先让一匹马在前面拉着狗跑。这匹马跑累了就换另一匹。马跑了三十多里路时,狗就跑不动了。又让人拖着狗跑,直到跑了五十多里为止。此时令小姐服药,当小姐沉沉入睡时,取来一把大刀,把狗从肚子靠近后腿前面的地方砍断,把狗腿被砍断的地方正对着疮的创口,固定在相隔两三寸远的地方。不久小姐的腿内就有蛇一样的东西自疮中爬出,向着流着血的狗腿爬去。于是华佗马上用铁椎子横贯虫的头,虫在皮肤内摇动了好一阵子,很久也不肯出来,于是等虫不动了,华佗用铁椎子一点点地把虫牵出来,只见虫子身体大约有三尺长,长得完全和蛇一样,只是眼睛的地方没有眼珠子,而且蛇鳞是逆着长的。之后用药膏散敷在伤口处,七日就完全好了。这种治疗方法简言之,是狗血诱虫。推想华老先生此举意在“以毒攻毒”。先跑累狗,是为了在杀狗时避免狗的挣扎,同时,狗在奔跑过程中血液沸腾,血的气味会更加的浓厚,易于吸引出虫子来。而且在让病人先服药安眠(华佗早以发明与应用麻沸汤闻名于世)的情况下,靠近疮口杀狗,以免惊吓着病人,不管是狗血刺激虫体活动还是故弄玄虚,有虫慢慢伸展爬出疮口的皮肤,大夫立即以铁丝横贯虫头并牵出虫来,如此似乎并不无道理。至于用奔跑疲惫之后的狗血有无引诱作用以及史料中记述虫有三尺多亦似过长,只是如果很多条虫连接起来倒也有几尺,等等这些我们不必再深究,也无再计较的必要了。有趣的是:汉末之际,华佗在他的行医生活中,已经能够极为巧妙的诊治寄生虫,不愧是一位名扬千古的医学大家!
在妇产科的治疗方面,华佗亦有独到之处。有一位李将军的妻子肚子痛,请华佗过来诊视。华佗切脉之后说:“这是妊娠受伤胎儿不下。”李将军说:“妊娠受伤一点不错,她是摔了一跤。可是,胎儿已经下来了。”华佗说:“从脉象上看,胎儿未去。”李将军不以为然,华佗就走了。过了些时候,李将军的妻子痛得又厉害起来,再请华佗来诊。华佗说:“脉理如前,此是两胎。因为第一个流产时失血过多,后一个生不出来,已经死在肚子里了,应当赶快取出来。”他先给病人扎了针,又进以汤药,然后请一位妇人帮助把已经变黑了的死胎取了出来。华佗对妇科疾病均能做出正确的诊断和适当的处理。治疗方法也是多样的,或药物内服,或针药并施,或针药加手术治疗等等。
华佗行医来到一个小村庄,走渴了,便到一家农户讨水喝。刚把茶碗端到手里,就听见隔壁有妇女的呻吟声。华佗忙问道:“你们庄上有病人吗?”“哎呀别提了,隔壁胡老大,一家三口,老太太七十多岁,胡老大四十多岁,媳妇也快四十了,过门二十年没有生孩子,老太太眼巴巴望着抱孙子呢。今年媳妇怀孕了,一家人欢喜的不得了,不知怎么搞的,昨天媳妇望橱上东西时,扭了下,肚子马上就痛了起来,越痛越厉害,今天早上小便还带血,一家人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也没有办法。”华佗听后,放下茶碗,急忙走到隔壁胡老大家。只见母子俩愁眉苦脸,围着正在呻吟的媳妇打转转。华佗说:“我叫华佗,听说你家有病人,过来瞧瞧。”老太太听说是华佗,简直是喜从天降,扑通一声往地上一跪说:“阿弥陀佛,救星来了。”华佗忙扶起老人,去给媳妇切脉,又摸了摸病人的肚皮,发现是胎位下移。只要把胎位扶正,母子就能脱离危险,但用什么办法呢?华佗正皱着眉想办法,老太太见这个样子,以为在等医钱,连忙掏出八十多个铜钱给华佗,说:“华医生,这是给您的药金。”“药金?”华佗一见钱,马上有了办法。他把老太太手里的钱抓过来,撒了一地。愤怒地说:“我看病有个规矩,并没有看好之前,谁把钱给我,这病我就不看了。”说着,假装要走。老太太和儿子慌了,扯着华佗的衣服哀求说:“原谅我们吧,咱实在不知道您有这个规矩啊。”“不懂可以原谅,”华佗变下脸说,“但要叫病人亲自把铜钱拾起来给我才行。不然,我就不看病了。”老太太看媳妇痛成那个样子,实在不忍心,但又看华佗生气要走,就只有劝媳妇:“你就忍一忍,挨个把钱拾起来吧。请老先生开点药吃吃,痛就好了。”媳妇也没有办法,只好忍痛下床,弯着腰,从地上把八十多个铜钱一枚枚拾起来,最开始痛得满头大汗,拾到后来就不感到怎么痛了,待把钱拾完,就一点也不痛了。这是,华佗哈哈大笑说:“你媳妇的肚痛已经好了,不用吃药,只要不吃药,我是不收钱的!”说罢,把钱交还给了老太太。老太太听了很惊奇,还当华佗开玩笑呢,仍哀求华佗给媳妇开药。华佗对她说,你媳妇并不是得病了,而是因为够高使劲过度,胎位下移,再迟两天,胎儿死在娘肚里,大人就危险了。我要她拾钱是假,实际是使她安胎。现在胎安好了,睡两天就没事了。千万注意,今后不要硬够高。”老太太听了将信将疑,问媳妇怎么样,媳妇点点头笑着说:“现在好了,肚子不痛了。”这时母子俩才放下心来。六个月后,生下了一个小男孩,为了感谢华佗,就起名为“拾钱”。
一天,雨过天晴,天朗气清,华佗背着青囊正匆匆赶路,忽见迎面抬来一口棺材,后面跟着几个人,嗷嗷大哭。当棺材从华佗面前抬过去的时候,从棺材里滴出了一滴一滴的血,华佗低头细看,那血是鲜红鲜红的。他赶快招呼道:“快停下来,棺材里的人没有死。”抬棺材的人惊讶地停下来。华佗上前问:“棺材里是什么人,怎么死的?”“是个女人,生孩子没有生下来,就死了。”“死了多久?”华佗急问。“刚断气,因为人穷,又加上天气炎热,只好装进棺材,趁天未黑,抬上山埋了。”“赶快开棺救人,”华佗说,“此人没有死透,有救,如果再迟些,就真的救不了啦。”死者亲人听华佗这么一说,赶紧跪下感谢。棺材打开后,里面躺着的少妇面色红润,华佗撬开她的嘴巴看舌苔,根据经验,脸红舌青,子死母活;舌红脸青,母死子活;脸红舌红,母子皆活。华佗见到少妇脸舌皆红,赶忙抓住死者的手,在合谷、人中、三里、印堂、胸腕等穴道连扎三次针。只听哇啦一声,孩子生下来了,母亲也活过来。华佗治活了死人,救了孩子,“起死回生”的美名,从此传扬开了。
有一户人家的小孩子发烧,烧了几天,突然不哭也不笑,不吃也不喝,躺在床上不睁眼,如同死人一般。家人请了几位医生,都说不出孩子生的是什么病,摇摇头,叹叹气,甩手走了。孩子的爹娘没办法,只有哭着等孩子断气。这时正好华佗路过,他看了看孩子的脸色、形态和手指纹,切脉诊断后,觉得此病难治,便对孩子的爹娘说道:“孩子的病还有治,不过有个条件。”“华医生,你说吧,只要能治好孩子的病,啥条件我都答应您。”“那好吧,孩子交给我,咋处置得听我的安排。”“好”,孩子的父母觉得孩子不会活了,就死马当活马医,答应了。于是,华佗在屋后背阳的地方挖个坑。一见挖坑,孩子的爹娘急了,忙说:“医生啊,孩子还没有断气啊,你咋能这么狠心啊!”华佗擦擦汗说:“孩子还躺在你家床上啊,我这是治病的法子,你们快去找两筐柳、槐树叶来,我一会儿要有用的。”孩子的爹赶紧去采树叶。华佗把坑挖到五尺深,在坑底放了二尺高的柳、槐树叶,然后把病孩放在树叶上,又在孩子身上放了一尺高的柳、槐树叶,华佗就在坑边守着。过了两天两夜,小孩“哇”的一声哭了,华佗把他抱起来,只见满身尽是斑点,就像朱砂一样红,华佗把小孩抱给他的爹爹,说:“这个孩子的病好了。”孩子的爹娘,看到孩子能哭能笑了,说不出的喜悦,一个劲地感谢华佗,说:“华医生,这孩子得的是什么病啊?”“这个……”,华佗说,“孩子在娘肚里的时候,娘发高烧,孩子受了胎热,热毒攻入孩子的肺腑。柳、槐树叶都是性凉的东西,可以拔出内脏的热毒,毒拔出了皮肤,病就好了。
华佗除了系统地接受了古代的医疗经验外,还能很好地重视和应用民间的医疗经验。他一生游历了不少地方,到处采集草药,向群众学习医药知识。在向民间找药的同时,还从民间搜集了不少单方,经常用这些单方来治病。传说华佗被留在曹营的时候,整天什么事也没有,就白天撰写医术著作,晚饭后散步到城外散散心,看看百姓,如果遇到病人,就给他们瞧瞧。这一天,他走到城郊,见一个农夫正在驾牛耕地,地头有一个小孩子正在大便。这个小孩瘦得不成人样子,大肚皮,麻秸腿,脖子细长。再看他拉出来的大便都是铜绿色,屎团硬的像石头。华佗就问耕地的老汉“这是你的孩子吗?”“是的,”老汉回答。”“这孩子有病吗?怎么会瘦成这个样子呢?”“不知道”,农夫摇摇头说,“饭量跟大人似的,尽拣好的吃,就是只吃不长肉,越吃越瘦,不知道是咋回事啊!”华佗仔细看看小孩儿的面相,切切脉,又回头检查了小孩的大便,便对老汉说:“你的小孩是得病了。”“啥病?”老汉一听急了。“孩子一定是误吞了铜器,所以会只吃不长。”“只吃不长,倒是事实,可是孩子没有吞铜器啊?”“你去犁地,让我来问问他。”老汉于是犁地去了。华佗把小孩抱起来,坐在自己的腿上,逗孩子玩,不一会儿,孩子就对华佗不再生疏,有说有笑的,华佗故意拿着一文铜钱,塞进嘴,装着要吞进去的样子。小孩指着华佗的嘴说:“我也能吞下肚。”他还天真的指指自己的肚皮。华佗问小孩:“你吞过这东西没?”“当然吞过啊,”小孩边说边比划着给华佗看,“我吞下过这么大的钱。”华佗明白了,孩子吞下的是一文钱。“回家咋没和你爹说呢?”华佗又问小孩子。“没有”,小孩子摇摇头,“我怕挨打,所以瞒着爹呢。爷爷,你可不要告诉我爹啊。”华佗跟犁地的老汉说:“他吞下的是一文钱,回家后你烧木炭灰给他吃,七天后,铜钱就会泻出来,孩子的病就好了。第七天的下午,也是这个时候,我在这里等你,你把孩子泻下来的钱给我。”老汉有些将信将疑。老汉回到家后,烧了木炭灰给孩子吃了,吃到第七天的早晨,孩子拉大便,果然泻下碗大的一堆紫色血饼,血饼里裹着一枚铜钱,钱在血里都生了铜绿了。老汉把铜钱钳出来,洗净。等到下午的时候,抱着孩子坐在地头等华佗,他们父子刚坐下,华佗便到了。老汉父子赶紧跪下叩头,说:“谢谢神医救命之恩。”又把铜钱交给了华佗。“木炭要继续吃,”华佗对老汉说,“多吃几天,把肚里的余铜泻尽,孩子才能长肉。”“神医,请把您老人家的名字留下来吧!”“我叫华佗”,老汉听了忙又跪下叩头,说:“久闻神医大名,却无缘相见,今天遇到并治好了我孩子的病,真是我家的幸运啊,厚恩难报!”华佗扶起老汉说:“治病消灾,这是医家的本分啊,快不要多说,时间不早了,你赶紧回家吧,我也得回曹营了。”原来,用木炭泻铜器的方法,就是华佗在早年治病时搜集到的民间单方呢!
据说华佗一年中有八九个月的时间是离家给人治病的。他吃得了苦,走到哪,歇到哪,不管是城里还是乡村,从不计较饮食、床铺的条件,只是一心为病人着想。遇到有疑难病症或好的单方,也是随手记载下来,存入青囊,供日后参考或研究之用,不断提高自己的医疗本领。这一年,华佗正行医在淮北的青杏庄,给一个姓单的穷老汉的儿子治病。华佗号过脉,开过药,就让单老汉去煎药。因为这孩子病的有点奇怪,华佗一时未敢离开,他就背着手踱出门外,村前村后的随便走走看看的。忽然天哗哗地下起了大雨,华佗赶紧跑到村东一个姓王的老汉家的屋檐底下躲雨,这时,王老汉正站在屋檐下,手捧着蒜臼在接茅檐滴下的雨水。华佗百事留心,见老汉的行动有些蹊跷,就问道:“老大爷,你接这水是有啥用啊?”“华医生,这是付单方啊。”王老汉回答说。“啊!单方?”华佗从未听说过,感到很新奇,便追问道:“这是治什么病的?”“洗猴疣,可以不生疤痕。”“好药!”华佗一高兴,忙凑到王老汉面前,边看便问道:“王大爷,这单方已经治好了多少人啦?”王老汉扳着手指头数了数,本村的哪些人啊,邻村的哪些人啊,都一一的讲给了华佗听,华佗全都记下了姓名。在青杏庄,华佗住了七八天,在为单老汉的儿子治病的同时,偷闲挨家挨户地去看视蒜臼茅檐水治好的猴疣病人,果然,这些人之中,无论男女老少,长猴疣的地方,经过水洗之后,如今都已经好了,没有一个留下疤痕的。华佗看了看,还用手摸了摸,验证无疑,于是,非常高兴地记下了这个单方,又解决了一个疑难病症。俗话说“大海不拒细流”,所以才水大;华佗是处处留心皆学问,所以他医术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