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禽戏的和谐理念

3.五禽戏的和谐理念

恒久以来人类就有崇尚自然的传统,华佗的五禽戏是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健身项目。它的指导思想是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天人合一”的观念是道家哲学本体论的一种表现。认为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人与自然和谐才能获得生存与发展。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促使人们去探索自然,亲近自然,开发自然,最终实现天人之间的和谐与统一。人作为自然环境中的一分子,只有顺应大自然的发展规律,才能安于生息。同时,道教生命哲学主张以“气”养生,因为生命的核心内涵就是“气”,它涵盖了从自然到人类,从人的外在感性到内在的生命现象的各个方面。“气”观就是生命观,它是中国古典哲学对宇宙人生充满乐观情调的“天人合一”信仰的更为具体直观的体现。“五禽戏”正是利用“以形引气”来强化生命机体的质量,它的演练也必然会让世人悟化到生命存在的自由灵性的价值意义。

五禽戏运动中,从各种动作名称中都可感受出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对人与自然的和谐起到了促进的作用。如虎戏的猛虎撕食、鹿戏的麋鹿欢跳、熊戏的怒熊拔树、猿戏的白猿献果、鸟戏的飞鹤展翅等,读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引人入胜,思起来耐人寻味。把人与自然间的美好情韵注入于套路动作之中,闪烁着人与自然相互交织的美好图景。五种动物象征吉祥、健康和长寿。通过结合调吸、意念、呼吸等组成的完整套路练习同样可以表现出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比如把自然界中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的自然变化与中医理论中五脏六腑互助互辅的关系对人体的祛病养生作用释绎的清澈明透,有利于提高人的思想追求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五禽戏具有重和谐的思维特点,这种思维特点表现在五禽戏形、神、意、气、中对动作的和谐、协调追求,即“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这实际上是要求由内在的心、意、气到外在的四肢、身体的各个部位都达到相互协调,使动作达到完美。进而提升为健康的体魄与完美人格的和谐。其内涵丰富,戏理精奥,是研究人的肢体运动与自然、社会环境的内在联系,强化意识对生命过程动态变化的控制,自觉地使生命处于一种高度的有序状态,求得身心健全,内外和谐,使人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的健身养生思想。

华佗也选择以模仿动物的特征作为治病导引的方法,正是与他所处的时代刚刚从“天人感应观”的神学禁锢中走出、天道自然观重新获得生机的历史契机有关。华佗以动物为模型创编五禽戏是受天道自然观的影响,天道自然观是汉魏之际的社会主流思潮,是冲出了“天人感应观”的神学禁锢后产生的科学的自然观。所谓天道自然就是指万物都有自己的本性,这个本性乃是它们各自的本然。而按照自然本性去行事就是合乎“天道”,即“法则自然”。按照天道自然观,运动导引的目的就是要恢复人的自然本性,即健康长寿,因为人在不断地偏离自己的自然本性。要想恢复它,就得法于道。“物类相致”,人所应有的自然本性,在与人相类的物那里也应该有。自然界中具备健康长寿之特性、与人的生命特征相类的,当然就是那些可以呼吸的动物了。因此,通过效仿那些动物的行为特征,自然就可以帮助人恢复自己的本性。据此推测,华佗以动物为模型创编的五禽戏,就是从动物的活动特征中获得了启示。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产物。

就医疗的基本原理来说,传统五禽戏正是根据《黄帝内经》所应用的“天地与人相应”观点和阴阳五行学说来演绎编排的。即以五禽按五行归类法,与天之五气和人之五脏相合,并据以预防和医治五脏六腑的疾患的。这里必须申明一下,祖国医学中的“天人相应”观点,是以临床实践经验作为检验真理的客观标准的,因此,有其唯物的和合理的成分。这与汉代董仲舒用于封建伦理的、唯心的“天人感应论”,不可全然混为一谈。虽然两者同源于先秦哲学,但却有唯物与唯心的区别。

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的产生与发展都与中华民族的风俗习惯有着密切的关系,民族传统体育正以其独特纯朴的民族风格,展示了各民族的文化底蕴,体现了各族人民对美的追求,给人以美的享受。“五禽戏”作为一种民族传统体育产生于民族之中,又流行于民族之中,世代相传不断地延续,而且在延续中不断地更新、发展,影响范围也不断地扩大,已经逐渐成为全国各民族都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形式。在国外,有许多友人也在学习和演练五禽戏。“五禽戏”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以其深厚的哲学底蕴、显著的健身养生效果、巨大的心理健康价值引起了现代社会人们的高度重视。五大洲难以数计的人选择中国武术作为自己养生健身的手段。与现代流行的体育项目相比,“五禽戏”以其博大精深的理论和技术,在促进现代社会的人类健康等方面有其独到之处。我们深信,在当今快节奏、高效率、大发展的时代,“五禽戏”定会得到更加广泛关注和普及,我们满怀信心期望着,中国古老的“五禽戏”为今天和未来的世界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