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目 录
前 言
第一章 世界动画的概述
1.1 动画的基本概念
1.2 动画的起源与发展
小结
第二章 大放异彩的美术片
2.1 何为美术片
2.2 美术片的历史发展
第一阶段:美术片的开始(1924年至1949年)
第二阶段:动画学派的辉煌(1949年至1966年)
第三阶段:美术片的消沉(1966年至1976年)
第四阶段:复苏期(1978年至1989年)
2.3 美术片的现代意识
第一时期:现代意识的初步觉醒
第二阶段:身份认同的视觉启蒙
第三阶段:抒情与感性主题的突出
第四阶段:意识的迷茫
第五阶段:话语权的转换
2.4 美术片的中国印象
《骄傲的将军》(1956年)
《过猴山》(1958年)
《猪八戒吃瓜》(1958年)
《小鲤鱼跳龙门》(1958年)
《一幅僮锦》(1959年)
《小蝌蚪找妈妈》(1960年)
《没头脑和不高兴》(1962年)
《大闹天宫》(1964年)
《草原英雄小姐妹》(1965年)
《哪吒闹海》(1979年)
小结
第三章 具有中国印象的二次元
3.1 日本的御宅族与二次元
第一阶段:御宅族的出现,滋生二次元土壤
第二阶段:“御宅族”被发现,二次元发展成熟
第三阶段:二次元文化走出低谷
第四阶段:二次元文化走向主流
小结
3.2 中国二次元的前世今生
萌芽期:二次元生态初现(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
成长期:二次元文化的生长土壤已具备(2000年至2009年)
培育期:二次元文化蓬勃发展(2010年至2014年)
爆发期:2015年至今
小结
第四章 移动互联网下的二次元
4.1 二次元的定义
4.1.1 年龄层次
4.1.2 内容喜好
4.1.3 消费意愿
4.1.4 传播途径
小结
4.2 日本二次元
4.2.1 优质IP的深度开发
4.2.2 文化输出——海外市场快速崛起
小结
4.3 中国二次元
4.3.1 上游的内容创作
4.3.2 中游的内容平台
4.3.3 下游的内容销售
小结
第五章 二次元的梦幻世界
5.1 SF轻小说——少男少女的“架空世界”
5.1.2 信息消费
5.2 耽美世界——腐女的爱情假象
5.2.1 对爱情的完美想象和自我身份的认同
5.2.2 女权主义的壮大,女性文化地位的主导性
5.3 游戏世界——宅族的江湖
5.3.1 网游是玩家的欲望之城
5.3.2 沉浸在网络游戏中的青少年
5.4 动画里的成人世界
5.4.1 发展状况
5.4.2 基本分类
5.4.3 动漫成人化的主要特征
5.4.4 成功因素
5.4.5 动漫成人化现象的未来走向
5.4.6 动画成人化现象的问题
小结
第六章 案例分析
6.1 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人物分析
6.1.1 大叙事IP《封神演义》的改编
6.1.2 角色独特的文化与美学
6.1.3 角色的二次元萌属性
6.1.4 二次创造的颠覆与解离
6.2 漫画《看脸时代》的文化分析
6.2.1 研究背景
6.2.2 理论基础
6.2.3 研究方法
6.2.4 研究发现
6.2.5 结论与讨论
6.2.6 结语
附录1 著名动画人
亚历山大·阿列塞耶夫(Alexandre Alexeieff)
安德鲁·亚当森(Andrew Adamson)
安德鲁·斯坦顿(Andrew Stanton)
鲍伯·克莱皮特(Bob Clam pett)
布拉德·伯德(Brad Bird)
布列提斯拉夫·波雅(Bretislav Pojar)
布鲁诺·伯茨多(Bruno Bozzetto)
卡洛琳·丽芙(Caroline Leaf)
克莱尔·派克(Claire Parker)
唐·布鲁兹(Don Bluth)
弗瑞德·沃夫(Fred W olf)
弗烈德瑞克·贝克(Frederic Back)
金·戴奇(Gene Deitch)
杰夫·邓巴(Geoff Dunbar)
乔治·杜宁(George Dunning)
乔治·帕尔(George Pal)
汉斯·瑞克特(Hans Richter)
亨利·沙利克(Henry Selick)
约翰·胡布里(John Hibley)
约翰·拉斯特(John Lasseter)
约翰·惠特尼(John W hitney)
朱尔斯·恩格尔(Jules Engel)
麦克·杜威特·威特(M ichael Dudokde W it)
米尔特·卡尔(M ilt Kahl)
尼克·帕克(Nick Park)
诺曼·麦克拉伦(Norman M cLaren)
奥斯卡·费辛格(Oskar Fischinger)
保罗·古里莫(Paul Grimault)
彼得·罗德(Peter Lord)
许诚毅(Raman Hui)
劳尔·瑟瓦斯(Raoul Servais)
雷·哈利豪森(Ray Harryhausen)
理查德·威廉姆斯(Richard W illiam s)
史丹·布莱克治(Stan Brakhage)
泰克斯·艾弗里(Tex Avery)
蒂姆·波顿(Tim Burton)
沃尔特·迪士尼(W alt Disney)
庵野秀明
川本喜八郎
大川博
松本零士
手冢治虫
押井守
大友克洋
藤子不二雄
高桥留美子
鸟山明
宫崎骏
今敏
新海诚
万超尘
万古蟾
万籁鸣
钱家骏
阿达
特伟
常光希
几米
姚非拉
颜开
夏达
附录2 动画节
安纳西国际动画电影节(the Annecy International Animated Film Festival)
萨格勒布国际动画电影节(The Zagreb W orld Festival of Animated Film s)
渥太华国际动画节(Ottawa International Animation Festival)
斯图加特国际动画电影节(Stuttgart Festival of Animated Film)
广岛国际动画奖(Hiroshima International Anim ation Festival)
东京国际动漫展(Tokyo International Animation Festival)
墨尔本国际动画节(M elbourne International Animation Festival)
捷克国际动画短片节(International Festival of Short Animated Films)
戛纳电影节(Cannes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柏林国际电影节(Berli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威尼斯国际电影节(Venice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San Sebastia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东京国际电影节(Toky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莫斯科国际电影节(M oscow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Karlovy Vary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开罗国际电影节(Cair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上海国际电影节(Shanghai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马塔布拉塔国际电影节(M ar del Plata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M ontrealW orld Film Festival)
附录3 我国漫展介绍
附录4 二次元词语解释
参考文献
后 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