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闹天宫》(1964年)
2025年10月13日
《大闹天宫》(1964年)
1964年的彩色动画长片《大闹天宫》(如图2-10)用中国绘画元素来表现人们所喜爱的中国形象。正如前文中提到的,中国美术片的背后不单单是《乌鸦为什么是黑的》所带来的余波,我们从中还可以看出深层次的集体心理。《大闹天宫》在中国传统的神佛造型的基础上进行了合理的夸张化处理,注重对脸谱化性格的刻画,是一种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程序化”的基础上的装饰。首先,孙悟空在戏曲中的桃形脸特征基本保留,在服装上面,创作者根据不同的官职为孙悟空设计了三套不同的官方服装和官帽,削弱了孙悟空的猴性;其次,影片的背景设计借鉴了民间艺术的优良元素,如中国传统的商周青铜器、汉代画像石、佛教造像、敦煌壁画、庙堂壁画、民间年画、民间版画等美术形式;再次,《大闹天宫》的背景音乐浓缩了民族戏剧的精髓。比如在孙悟空与巨灵神打斗时,用锣鼓点来表现巨灵神的庞大与笨重。玉帝观乐与七仙女摘仙桃的配乐是中国古乐经典《春江花月夜》的曲调。

图2-10 《大闹天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