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阶段:抒情与感性主题的突出
2025年10月13日
第三阶段:抒情与感性主题的突出
1958年至1961年是中国的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在“大跃进”和“三年困难时期”的双重打击下,战胜自然成为人民最迫切的需求。1958年,由导演何玉门执导的动画片《小鲤鱼跳龙门》上映。该片是根据鲤鱼跳龙门的民间传说改编的,1959年获苏联举办的第一届莫斯科国际电影节动画片银质奖。影片围绕跳龙门这一主题巧妙地将古代传说和现代化建设结合在一起,在赞扬中国现代化建设取得伟大成就的同时,又渲染了人定胜天的主题。作品制作精良,探索了美术片的中国民族特性。1959年,第一部长篇动画《一幅僮锦》上映,完成了对中国童话的改编。影片结尾时,僮锦上的美丽图景拔地而起,变成一座山川秀丽、物阜民丰的村庄,呼应了当时的人民与大自然做斗争的主题。同一时期的《大闹天宫》成为“中国动画学派”的巅峰之作,该作品充分发挥了美术片的假定性,影片的爆发点具有现代动画的“热血”特征,主角的英雄形象跃然于银幕之上,感性主题突出,把现代的主题意识全面地发挥出来。
“大跃进”时期共产生了30部美术片,数量上实现了“跃进”;在质量上,不乏精品出现。这个时期出现了为政治宣传服务的片子,如《大跃进万岁》《革新迷》《急追猛赶》等。影片竭力塑造典型人物,塑造为社会奉献的个人英雄主义,讴歌社会主义建设,强调阶级斗争的现实主义题材,追求作品的高度写实,使美术片偏离了原来的假定性发展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