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阶段:身份认同的视觉启蒙

第二阶段:身份认同的视觉启蒙

1956年,特伟、李克弱执导的《骄傲的将军》上映。作品讲述了古代的一位武艺高强、力能扛鼎、箭术百发百中的将军疏于练习而被打败、束手就擒的故事。作品直接从一个反面实例入手,表现角色所体现出的动机与价值取向。在一定程度上说,中国美术片中的人物形象或自我形象是民族意识的现代性变迁。如果现代美术片只是赞美和映射现实,那美术片的现代性维度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对现实性的批判和反思也是这个时期的倾向之一,只是当时的中国即将进入“大跃进”等具有浓厚政治色彩的时期,充满反思和批判意味的作品并不太多。

从口语到文字书面语,再到印刷文化、电子媒介、影视文化,随着传播媒介的变迁和传播速度的变化,影视媒介在传播上表现出其独特的优势。它直接作用于人的视觉听觉,声画合一,效果逼真,吸引了大量观众,并将观众纳入传播的范畴。具有动画特征的美术片全方位地冲击了传统的艺术文化,改变了原有的艺术生态和格局,并且超越了艺术领域,渗透到社会生活和社会文化中,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语言和逻辑思维。这个时期的作品具有美术片的假定性特点,往往取材于民间传说题材,进而面向过去进行集体论述,寻求新时期的身份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