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长歌:凤麓名人传

生命长歌:凤麓名人传

一个又一个的人在凤麓出生,一个又一个的人从凤麓走了出去,一个又一个的人回到了凤麓,一个又一个的人完成了对于生命价值和意义的追寻。一个又一个生命个体,他们早已超越了个体的意义,而成为这座城的活力和厚度的重要部分,是他们用生命的纹理、生命的尺度把一座城在人们心目中的那种厚重感,加重了不少。我们在与一座城相遇之时,首先就会把目光和注意力放置在建筑与人身上,有时建筑会在时代变迁中,遭受着各种各样无法说清的命运而可能彻底损毁,甚至会丝毫没有留下存在过的痕迹,徒留一些唏嘘的喟叹,但一个人在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卫生等方面做出了贡献,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痕迹和指纹后,终将无法被抹掉,时间对此都会深感无力。当一个又一个生命个体闪着耀眼的光芒时,城因这些生命个体而得到了某种意义的爬升,当把这座城放入云南的众多城里时,如果从时间的厚度,从建筑保存的完整度,它无法在里面凸显出最耀眼的光芒,但评价一座城并不只是城本身,还有里面众多的生命个体,当把目光放在这个角度之后,凤麓这座城便有了最值得让人惊叹的部分。当进入历史的深处,与这片土地上的那些无法绕开的杰出的人进行对话时,你就会不由得感喟在这样一片不是很大的土地上,在这个偏居一隅的世界里,竟然涌现出了那么多的人,他们不仅仅实现了自身价值,更是成就了对于国家对于他人的价值。这些人,哪怕只有那么一个,就已经了不起,而事实是,这样的人在凤麓有一批。他们在时间堆积的尘埃中,并没有被堙没,反而凸显出来,我们似乎看到了他们不断拍打着身上的灰尘出现,他们离开了这座城,其中一些人又回到了这座城。他们以出走、以回归的方式,最终魂归人杰地灵的凤麓,完成了对生命真正意义的注解。当府城迁建后,当一切开始真正安定下来之后,那些曾经的奔波以及奔波在人们内心深处制造的不安慢慢消退,呈现出一派人民安居乐业、阖境兴荣、人文蔚起、俊彦辈出之态。澄江对于文化的重视由来已久,迁城之初,澄江府便有三名士子登科及第,官府为此建造了“三俊坊”。随后的二百多年间,涌现出了太仆寺正卿吴宏业、吏部左侍郎赵士麟、湖南巡抚李发甲、护国元勋罗佩金等一大批卓越人才。这么多的人从这座相对而言很小的城里涌现出来,这无论是放在什么时候重新回望与审视,都会认为这样一座城就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些人的存在而变得不一样,这座城便因之有了深厚文化底蕴,有了一种对于文化从骨子里渗透出来的尊重。当重文化成为一种传统,成为一种氛围之时,也往往是出人才之时。而这座城养育了这么多的名人,它真正拥有了那种值得人们敬畏的因子,我们进入这座城,通过人们的讲述,通过史料,甚而是通过拜谒他们的故居等方式对他们做真正的了解后,越发觉得他们的了不起。

那是在新城,我真正见到了有人对于天官赵士麟的那种崇拜与敬畏,他在给我讲述时甚至激动得有些语无伦次。我们都知道赵士麟的一生是无法在那么短的时间里被我们讲述的,那个人对于赵士麟的那种认识与理解已经超乎很多人,只是那时他突然也意识到了这样一个人是很难被讲述的。这也说明澄江历史上的这些名人已经对一些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样的影响甚而是可以足以改变一些人的生命轨迹。就像当我们出现在李发甲故居时,我们才发现不只是李发甲本人,在那个已经有些破落的故居里面还蕴含着太多的东西,我们只是采撷到一点点皮毛。由于出现了这么多名人,街市中相继耸立起“紫垣竣望、天衢人瑞、盛世贤书、御史进士、中丞、方岳”等象征文运兴隆的牌坊。几百年的繁荣,还孕育了李氏、郭氏、邹氏、罗氏、解氏、华氏等等名门望族。时至今日,历经几百年的沧桑巨变,始建于清早期的李府、郭大殿子、花大门、邹家大院及许多深宅大院仍然屹立在城市中,见证着这座古城厚重的历史和曾经的辉煌。这些存在着的建筑物,以它们的方式在反证着一些生命曾经的辉煌,以及现在的重要。那些古老的建筑,正在被修复,当它们被修复之后,主人们的事迹被完整地置放在那些建筑之内后,许多人在进入这些建筑内部之后,将会有一些错觉,有一些渴望,有一些希冀,一些能让自己延续着那些伟大的生命的脚印前行,然后完成自己对生命表达的渴望,而这同样也是一种文脉的传承。进入凤麓这座城,文脉的传承感依然很清晰,给人的感觉依然很强烈,总会有一些完成对于生命真正表达的人将呼之欲出的感觉。

当我们再次与这些在历史的文字中沉浮已久的人相遇时,我们将以一些方式重新审视一个又一个的生命在完成着生命的表达,我们目睹着这些生命的痕迹被人们一点点地勾勒着,更多是看到了生命在成为一个整体的表达。我们同时也将继续在这些古人所留下的属于自己的人生印记中,感受凤麓与这些人之间的奇妙联系。当我们把这个很长的名单罗列出来之时,我们将看到在凤麓这块土地上出现的各种各样的人才,他们或是在政治上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有政治抱负;或是为官之时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一直心系人民,像赵士麟、李发甲等;或是在民族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用自己的智与力来努力救国家于危亡中,像罗佩金,李增等;还有一些是在书法绘画等领域是大家,像段琦、李相、罗瑞图、洪云程、张鑫、解德厚等;还有的是在滇剧领域有突出贡献,像鲁静山、张月楼、刀幼臣、鲁荣恒等,这也是滇剧能够在澄江扎根并得到发展的主要原因。

还有其他方面的名人。他们是凤麓这本书中最辉煌的篇章之一,有着这样一些生命在这本书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已经让这本书有了厚重的意味,他们用生命的意义在充盈着这本书的厚重感。这座城其他一切的物,也因有了这些人的存在而有了一种肌骨,有了流淌的血液,这些肌骨与血液支撑着这座城,让这座城变得不再与其他的世界一样,这座城因有了这样一些人的存在,因有了一些人对城的经营,而没有让偏居一隅的凤麓变得平庸。在这座城里,就是因有了这样一些人的存在,因有人用智慧在苦心营建着这样一座城,当我们进入其中才会有那种随处被智慧的因子所击中的感觉。这里将被我们讲述,被我们复述的只是很长的一串名单中的一小部分,甚至只是那么寥寥的几人。在凤麓,确实还有更多值得好好抒写的人。这些人都以自己的方式完成了对于生命的命名,以及对于这座城的真正命名。许多人即便只是被我们轻轻一点即过,但我们也深知他们的重要,即便在这里我们忘了轻点一下其中的一些人,但我们同样深知他们的重要,只是可能在我们提到的这些人是在时间的淘洗中,散发着晶体般光泽的人。

在凤麓历史上,出现了几个跻身于政治中心的名人,像吴宏业、赵士麟和李发甲便是其中的代表。在当时历史条件和出生地双重条件的限制之下,想真正跻身于政治中心,真正完成自己为国为民的政治抱负的难度可想而知。而无论是没有留下详细事迹的吴宏业,还是有着相对翔实事迹的赵士麟和李发甲,他们都已经完成了属于自己的政治抱负,同样也为凤麓的历史文化添了浓墨与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