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东升
作为医者的段东升,像凤麓的其他诸多名人一样,一生中也经历了各种选择与舍弃,并最终让自己扎根在凤麓。因为在医疗卫生方面所做出的贡献而声名远扬,他曾在1956年10月赴北京参加全国首次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积极分子代表大会,还受到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与澄江其他名人出生于书香世家略有不同的是,段东升出生于一个医学世家。
作为凤麓南横街人的他,其实出生地并不在凤麓,而是在遥远的日本爱知。段东升的父亲段世德,民国初年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学医,与日本籍女士铃木胜子结婚,在日本时就生了他。1921年段东升随其父回国。由于从小浸染于医学之中的缘故,段东升也立志一生行医。他中学毕业后考入东陆大学(云南大学前身)附设医学专修班。1936年毕业后回到澄江,在县城北正街父亲开设的“新民医药房”开始行医。如果不是历史创造的机会,段东升的医学水平可能不会提升得那么快,也可能不会有后来取得的成就。1939年,国立中山大学从广州迁往澄江,这对于中山大学而言,无疑是最艰难的时光之一,而对于澄江,对于像段东升这样的人而言,这却带来了在这之前人们不曾想过也不敢想的机遇。段东升没有放过此次机遇,他开始在中大医学院病理研究所进修,还受到了医学界名流、中山大学医学院院长张梦石、教授梁伯强博士等人的厚爱与帮助,这同样是他不曾想过的。他成了当时澄江唯一的内外科、儿科、妇产科兼能的医生。段东升由于医术高超,于1943年成为云南开蒙垦殖局蚕业公司的医务主任。到了1947年,段东升辞职回到了澄江。这样的回归多少有着毅然决然的意味,主要是由于其不满于社会中违背医德的不好现象。当他毅然离开那个无法真正实现其一个医者的价值时,他回澄江风麓镇城隍庙街开设私营段东升诊所。这样的回归之中,有着一种决然的意味,有真正看轻名利之心,回到澄江的段东升,并没有觉得世界给自己提供的平台变小了,反而是在这样一个虽然相对要小一些的平台上,他做出了让人们为之折服的成绩。在澄江,他用高超的医术治好了不少疑难病症。
▲澄江县人民医院旧貌
▲澄江县人民医院
段东升虽然甘居澄江这个相对小一点的世界,但与其他很多仁人志士一样,作为医者的他一直坚守医德,一直把人民的生命看得很重。段东升行医一生,真正做到了医者仁心,他并没有因为医术的日渐高超而轻视了任何人,反而是随着医术的不断精进,他变得更加平易近人。无论官民、亲友,他一视同仁,这些人在他眼中只是病人,当然有时他也无法真正做到“一视同仁”,对一些相对困难的病人他会给予优惠,而对于生活十分困难的病人,他甚至为其免费治疗。
段东升在行医之余,也深知一个国家的兴盛、一个地方的和平对于人们的意义。在卢汉响应中共中央号召宣布云南起义之时,澄江拥护起义的人士中,段东升是积极的参与者之一,他曾担任过“澄江县地方治安维持委员会”委员。1950年2月,中共澄江县工委成立时,段东升将一辆自用吉普捐献给县工委。澄江县人民政府成立后,段东升任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副主任,他把自己诊所的全部医疗器械及药品折价让归人民政府。在他的诊所原址成立了县卫生院。1952年9月他被任命为卫生科长,1953年4月调到玉溪地区行署,任卫生科副科长兼地区人民医院院长,并于1956年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
段东升在1982年就光荣退休了。但那只是某种形式上的退休,而作为名医的他,又怎么能真正退休,他一直在自己的余生发挥着作用,一直以医者仁心的态度把生命看得很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