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德厚

解德厚

相较于罗佩金和李增二人,解德厚在政治上不是那么有名,他在新中国成立前做过澄江中学校长、石屏县长,也曾留下了响应卢汉起义,解放石屏这样名动一时的壮举。当然解德厚最有名的还是他的书法。书法在讲究个人天赋的同时,也很讲究师承和努力。解德厚的老师,是民国云南书法名家张鑫先生,张鑫先生也是凤麓人。这一段师徒关系,以及二人在书法上取得的成就,是凤麓作为人文荟萃之地的佐证,成就了一段佳话。张鑫,字丽生,常以字名,光绪辛丑(1901年)举人,晩号老栎。张鑫的晚号,也是值得深咀的,自言其老而无用,可以从中看到张鑫的自谦。张鑫一生中曾任禄劝、呈贡两县知事,做过省立师范学校教员、个旧锅业公司秘书。但在提到张鑫时,就像人们提到解德厚时一样,更多地是想到了他们的书法。在民国初年,张鑫在云南书法的造诣和地位都可算是首屈一指。罗养儒这样评价张鑫,“又在近四五十年内,则有张鑫、吴锡忠二人同称为大书写家,张则写碑,吴则写帖,俱与外省人吴绍璘名噪一时。……此外如赵藩、周钟岳、袁嘉榖、顾视高、李法坤等辈,只可认为是能写者也。”张鑫被与这些名极一时的人放在一起比较,能有这样的美誉,就可知道他的书法造诣之深,成就之高。在这样一位老师的悉心教导,以及解德厚个人的努力下,解德厚最终成了云南第二代魏碑大家。而关于解德厚的书法,还流传着这样的一段趣事。

▲解德厚书法

时间回到1947年10月,蒋介石60岁生日时,在南京举行寿庆。云南省进呈了两本寿序,其中有一本是当时国民党云南省党部主任邓飞黄以300银圆的润格请写唐继尧墓志的布震宇先生书写的,但邓飞黄不是很满意。在重新找人写时,找的人竟然是解德厚,这里用“竟然”是因为那时候的解德厚只是省训团的一个年轻科长而已。这也足以说明,解德厚的书法水平即便在年轻时就已经很高了,如果不是真写得好,也绝不会轻易请他写,更何况这已经是二度请人写,选择的慎重性可想而知。之后,重写的寿序得到了主持寿庆的蒋经国的大加赞赏。此次,一来是对于解德厚书法的高度肯定,二来也让解德厚名声大震。这是年轻时候的解德厚,随着年岁的增长,解德厚的书法日益精进。新中国成立后,解德厚被聘为云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还成为了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出版有《书法十四讲》,是其一生书法实践的结晶。他在92岁高龄时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