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 记
后 记
走进凤麓,同样是一种机缘。多年前,我曾来过抚仙湖边,那时对于抚仙湖的印象很深刻,所以对于澄江的印象也就唯剩曼妙的抚仙湖。但我已经说不清楚那时候自己是否曾经进入过凤麓。凤麓于我而言,很长时间一直就这样陌生。多年后,我到了凤麓,这次目的很明确,甚至里面并无夹杂着游山玩水的成分,就是冲着一座古老的城而来,就是冲着抒写一座城而来。我是以一个外人的角度进入这个世界之中的,这样进入一个陌生的城的难度可想而知。我不断寻找着最好的进入凤麓的方式,总觉得以历史、以文化来走进一座城是最佳的方式,而此次的抒写任务也恰好要求把重点放在文化之上。“文化凤麓”,这也逼着我不断进入史料之中,去追寻这座城自建城至今的始末,同时我也直接进入这个具象化的城中。在这个过程中,我有着太多强烈的感受。
凤麓呈现给我的是一座庞杂繁复的城。特别是里面那些古老的建筑,众多的庙宇,对我造成的冲击可想而知。凤麓,是贮存着时间记忆的城,是有着深厚历史底蕴的城,是出了很多名人志士的城,同时也是不断在发展中的城。无论是从哪方面来触摸这座城,它都不会单薄。在这本书中,我想通过进入那些古建筑,对古建筑所蕴含的美学意味进行一些探勘,想对那些从凤麓走出来的名人生平进行描述,走近那些逝去却一直在以精神的力影响着后人,并组成凤麓精神的筋骨的生命。在面对着那些伟大的灵魂与生命时,我内心颇为感慨,他们早已不只是属于凤麓,他们早已用他们的人格魅力影响了周围的世界。我不断强调自己进入这座城的方式,这可以算是一种极具个人意味的进入这座城的方式。凤麓的历史、人文、自然等等都摆在了那里,这些都是凤麓的根,都是支撑着凤麓厚实的一切,我只是采撷了其中的一些片羽。要真正认识凤麓、理解凤麓,还是很有难度的,特别是像我这样的外人。也由于对于这座城认识方面的相对浅薄,我所抒写的凤麓也就多少还显单薄。
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参考了澄江市文联提供的《澄江市志》《澄江地名志》《中国民间故事·澄江卷》《澄江风物志》《澄江民间传说》《澄江市文史资料第二十七辑》《一帧奇书焕人文化》等书,在此一并感谢原作者。
2020年7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