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规律的诗意表达

艺术规律的诗意表达

柳城老师托人送我他新出版的线装古色古香的《电影电视三字经》。接书疑惑:影、视这新兴的艺术形式与这些古意的“三字经”有什么联系?打开书来看,“为电视 拍电影 为电影 添品种”……一气呵成的丝丝妙语,音韵和谐,巧思独到,竟吸引人一气读了下来。读毕,原来是一篇叙说影视艺术创作体验的文字。以“三字经”的形式来描述这样的内容,理过其辞,淡乎寡味,应是很难避免。但作者竟写得这般诗情词采并茂,表意说理畅达,丝毫不见雕琢拘泥之痕。词采给人以文学之美,辨析给人以启迪感悟,不由人不携卷诵之。

细细品味,《电影电视三字经》是一本影、视艺术创作的完整的教科书。它从影、视艺术的构成,“编导演”,“摄美录”乃至文字编辑和制作人的策划统筹,都有真正行家的精妙揭示。以编剧而言,“曰剧作 戏之本”是定位,然后讲“讲故事”“写人物”“设情节”“立结构”“选题材”“重愉悦”“讲风格”……一剧之本的构成,讲来铺排有致,跌宕曲折,言简意赅,真是字字珠玑。尤其作者以比拟的手法来说明编剧的构成,如“写人物 一棵树 枝叶繁 根须固”“立结构 如安家 园中水 庭前花”等等,以奇妙的想象,把读者带入形象的联想之中,由此,既可丰富而又完整地把握一种创作的境界。还有,作者关于影、视艺术创作技巧的描述,也使人不能忘记。“著此文 非彼文 时三分 叩人心 时六分 起波澜 凡九分 出看点”。影、视创作要抓住观众,这是创作的最紧要处,作者以三、六、九分的时间量化做技术上的要求,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影、视艺术的一个基本规律,但从这一点去做创作技巧的要求,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对影、视的深切用心。《电影电视三字经》未止于此,它对影、视艺术创作规律的概括和阐发也入情入理,引人共鸣。“或叙事 或言情 或呐喊 或鼓动 或现代 或传统 或大众 或小众 黄金律 不可变 拍佳片 要好看”,言语平实,但具有说服力、感染力。

《电影电视三字经》真知灼见,不弄玄虚,叙事明理,文采斐然。以凝结为900字的三字之经,概括可写一部大书的广博内涵;以平实而形象的诗的语言,准确表达影、视艺术创作的科学规律,写来举重若轻。

20世纪80年代初,我在北京电影学院读书,那时柳城老师执教于电影学院,后来他工作几经变动,但对影视艺术的追求却是勿止勿忘。这些工作变动,更使他从宏观到微观,从局部到整体,对影视艺术创作有了更完整的观察与把握。“三字经”并不完全局限于影视艺术创作本身,与它相联系的策划、制片及诗外功夫、艺德修养,讲述无不透彻明晰,而充满诗情画意。作者把握影视艺术功力之深厚,语言之形象生动,文风之质朴,以及作者本身“唯赤爱 唯忠诚 靠投入 靠激情 轻荣辱 耐枯荣 漫漫路 踽踽行”献身于影视事业的执着精神,也洋溢于字里行间,读之,体味之,使人感佩。

原载《当代电影》2007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