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乐耕的陶艺创造
朱乐耕的陶艺创造
朱乐耕是一位极具艺术才华和创新能力的陶艺家。他不模仿别人,也从不重复自己。他的每一次作品展,都以新的创造令人惊叹不已,正可谓神工独运,穷极造化之功;塑形赋彩,尽揽意象之奇。此次“澄怀观道 抱朴成器——朱乐耕陶艺展”,展出的作品大都是朱乐耕近一年来新创作的作品。他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又一个新的艺术世界,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一个陶艺家以新奇的构思和灵巧的双手赋予黏土生命意象,使之在烈火中幻化的绚烂艺术之美,也使我们在对其作品的凝视品味之中,感受作者在其艺术创造中蕴含的意旨:心怀澄澈,方悟宇宙万物运行之道;追求本真自然,方能开掘不事雕琢的朴拙之大美。中国传统文化最简洁也是最耐人品味的理念,融合在朱乐耕绚烂的当代艺术创造中。内在的朴拙之美,使朱乐耕作品的五彩斑斓毫无浮泛之色,沉静、从容、大气,时代的宏阔气象与时代审美趣味的融合,手工技艺的精湛与瓷彩幻化的天然之美,让朱乐耕的陶艺创造令人陶醉不已。
展览中首先让人感到震撼的是作者新近创作的红绿彩系列作品。五联巨幅的红绿彩“奔马图”瓷板,金色的原野上奔跑着一群骏马,红绿色为主点缀着些许黄蓝紫色,夸张热烈洋溢勃勃之生气。骏马造型虚实结合,物形、气韵兼具,尤其骏马之气势骁勇之状,几不容于瓷板,画迹赋彩,亦恣意挥洒而见方寸。观瓷板奔马图,足见作者造诣之深厚,技艺之精湛。红绿彩作为中国陶瓷传统彩绘技法之一,有悠久的历史,尤其在民间陶瓷彩绘上有广泛的使用。朱乐耕曾花大量时间采集研究民间红绿彩绘,对其艺术创造特色与技法运用有深入的体会。但朱乐耕在吸收运用上不是就其技法与风格照搬模仿,而是吸收融汇,化为新的创造境界。民间陶瓷红绿彩绘基本是运用在器物上,朱乐耕的瓷板画,则主要是运用红绿彩洋洋洒洒地将画面描绘在平面瓷板上,营造出画面的宏阔气势。他彩绘前先用景德镇瓷器彩绘传统工艺的本金敷以底色,在彩绘时又以金石篆刻、印章书法点缀于画面之中,赋予传统的民间彩绘手法以中国文人绘画气息。从瓷板的画面色彩构成上,不同色彩的点、面、线条的交接,既让人看到传统的工艺底蕴,又极具现代绘画的构成意味。我们在朱乐耕的作品里找不到单纯因循传统而显现的陈旧,也找不到片面创新而丢失的醇厚,朱乐耕从传统与当代性的融合中,寻求着自己的作品与当代人审美趣味的一致性。
牛和马是很多雕塑家热衷表现的对象。我们从朱乐耕此次的展览中,也看到他塑造的这两种不同的艺术形象。他用强烈的红绿彩装饰雄强壮硕的牛头、马头,营造出一个充满诗意和梦幻的氛围,以此延展人们想象的空间。摆在展场中与牛头、马头相连接的是二十几头用窑变釉烧成的充满力量感的耕牛,厚实、雄壮,蓄势奋起,带给观众审美和精神的愉悦。牛和马的形象一直是朱乐耕艺术创造离不开的题材,但他从对象在不同情境或瞬间的不同形态入手,塑造了造型、神情、气势不同的艺术形象,又加上赋彩与窑变釉的神奇变化,每一个形象都显示不同的个性。朱乐耕把这些牛、马的形象的系列作品,赋以“农耕时代”的称谓。马和牛是农业社会中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最为密切的动物,它们构成人们最重要的家庭财富和生产力。社会在前进在发展,马和牛离人们越来越远了,但人们回首从远古岁月中寻找遗失的许多情感和记忆的时候,马和牛会进入人们的视野。朱乐耕说,他赋予创作对象的那些不同的神情、形态、气势,表达了他的怀旧情绪和惆怅的情感。但即使在惆怅的情调中,我们也还是感受到一种雄强的奋起的力量。艺术家惆怅怀旧情绪中滚烫炙热的对于土地和我们的先辈世代生活的家园挚爱的赤子之心,从他的不同形象的这类作品中,我们可以鲜明地感受到。处在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中的我们,与艺术家感同身受,或许这也是艺术家的作品使我们感动的原因。
朱乐耕一部分新的作品,尝试探索人的精神和情感世界,以哲学和文化的意味,赋予其作品让人思考的厚度。如他的系列雕塑作品“空”和“颂”,都以素色洁白的人物为表现对象,表达作者呈现的东西方不同的对世界的认识方式。作品“空”里的人物手持莲花,静谧内修,似乎让自己的心绪在一个空灵的、无拘无束的思考中徜徉,以一种内敛的、通过内心世界的修炼方式来取得对宇宙万物的理解和认识。而在“颂”这组雕塑中,聚集的是一群极具表达欲和创作欲的人,他们仰望天空,他们歌颂上帝,他们是热情洋溢于外的西方人。艺术创造不仅要追求形式美感,更需注重内心世界的体验和精神情感的表达,朱乐耕的这类作品的探索尝试,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了其艺术开掘的深度。朱乐耕的另一系列作品“莲”,也是属于同一类的艺术探索作品,白色的莲花、莲蓬、莲叶亭立在白的鹅卵石上,似与系列作品“空”中手持莲花的“人”形成呼应。这类作品不仅以形式的美感吸引观众,还以其文化品格和意境以及带给观众形而上的思考而引人瞩目。
继承与创新的探索是艺术本体发展的永恒课题。脱离传统的创新与抛弃创新的坚守,都不会使艺术的发展走上充满生命活力的前途。质沿古意,文变今情,艺术家如何在继承与创新中以自己彰显个性的艺术创造,追求与当代人审美趣味的协调,是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朱乐耕既具有深厚传统底蕴又有鲜明现代特色的陶艺创作,为当代艺术家的继承创新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而这一点,也是他的作品深受观众欢迎的重要原因。
本次“澄怀观道 抱朴成器——朱乐耕陶艺展”,是作者继2010年11月在法国巴黎、2011年2月在德国柏林举办的“新历史语境——朱乐耕陶艺展”之后,举办的又一次大型展览。他的这两次在国外的展览,及此前在北京、上海等地举办的多次展览,都受到国内外观众的热情欢迎。同时,朱乐耕的陶艺作品在韩国、日本等国家的陶艺界和观众中得到高度评价,让人们看到了古老的陶瓷的国度——当代中国陶艺家创作的新的艺术面貌。
相信这次新的展览同样会取得圆满成功。
2011年11月25日
原载《光明日报》2011年12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