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源问道 薪火相传——《寻源问道——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油画院杨飞云师生作品集》序
寻源问道 薪火相传
——《寻源问道——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油画院杨飞云师生作品集》序
杨飞云是中国油画界一位具有鲜明个人风格的代表性画家,其创作呈现的艺术面貌和独特品格,早已为人们所熟知。他塑造的人物形象,特别是青年女性形象,淡雅而富有含蓄、内在之美,透过端庄而沉静的举止,其丰富的内心世界跃然眼前,而她们身上所蕴含的独有的精神气质,总是深深打动着观众的心,带给人们一种精神的享受和艺术的陶醉。现在,杨飞云描绘的对象在扩展,而从画面渐变的艺术面貌中也可以窥见他艺术探索的思考。但他作品深厚的古典油画魅力和圣洁的精神品格,仍然是构成其个人风格的重要特征。
当今世界的发展纷繁复杂,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当代中国,更面临着从价值标准到思想观念的巨大变化。反映在当代中国艺术的面貌上,则呈现多元化发展的总体态势,具象、抽象、观念、行为、装置、影像、多媒体……艺术泛化,艺术边缘蔓延,艺术表现手段极大丰富,艺术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人们的浮躁和追慕时尚的欣赏眼光不可能不影响艺术家。在这样的时代,坚守艺术精神之境的追求,并非易事。成长并成熟于这个时代的杨飞云,也在思考着。他的个性、气质、学养、机遇使他最终选择了写实油画创作的表现形态,从而确定了自己的艺术道路。古典油画的表现形式没有过时,何况最原始的牛皮鼓也能敲击出震撼人心的当代节奏,最古老的六弦琴也能弹奏出永恒不朽的动人旋律,关键在于艺术家情感与精神的表达能不能沟通人的心灵。几十年来,杨飞云深深地沉醉于古典油画技法的探索中,观摩、写生、研讨交流,西方经典油画的本源依然是他艺术创造的坐标。他作品的精神指向,则表现出当代中国艺术家的责任感与情怀,与西方古典油画蕴含的人文精神的和谐融合,这使他的作品有一种让人思考后的沉静。
事实上,杨飞云的价值,早已被那些热爱他的油画作品的人们所认知。这绝不仅仅是因为他精湛的技艺,尽管绘画技巧是构成他每一件作品耐读、耐看的重要元素。他真诚而不媚俗,总是真实地表达着他的内心感受,这使得他与那些普普通通的观众心灵相通。他执着于自己的艺术理想,不断丰富、发展着自己的创作技巧,并从学养积累和认知能力上下功夫。杨飞云认为绘画技法、精神信念与学养水平和理解认知能力是构成一位艺术家最为重要的条件。他说:“没有精神就没有生命,没有学养就没有水平,没有技巧就没有能力。三者集于一身才能成为一个好画家。”我深以为然。他寻源问道,不懈地探求绘画的本质及其内涵意义,用绘画之笔展现生活之真,展现人的内心的美好情感,并将这种生活之真提炼、升华而为艺术之美,在这艺术之美中蕴含的圣洁与真诚,让人们感受到千百年来仰望、礼赞的崇高与至善。杨飞云几十年绘画道路中一直坚守的艺术理想,由他的绘画形象得到了体现。
杨飞云不是一个孤独的前行者。在他的周围,有一大批学生、师友,与他志同道合,他的前辈艺术家们的信念与追求和良好的素养,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成为杨飞云向往和追求的境界。杨飞云以自己的虔诚和努力,以自己的宽厚和平和,以艺术创造的魅力,薪火相传,把艺术的技巧与精神,把艺术的信念与理想,化作表率的践行,会聚起他的一个又一个学生,教学相长,寻源问道,不竭探索,以油画中国化的生动表达,使他们的艺术理想呈现出鲜活的生命力。《寻源问道——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油画院杨飞云师生作品集》是杨飞云任教二十五年间部分学生与他共同探寻油画艺术本质和艺术理想的一个记录。这本书里的作品和理论的思考,会给同道以启发。我相信,这本书也会为当代中国艺术品格的提升,起到昭示的作用。
原载《寻源问道——中国艺术研究院
中国油画院杨飞云师生作品集》,
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8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