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之间 异彩纷呈——《中国艺术研究院篆刻艺术院作品集》序

方寸之间 异彩纷呈
——《中国艺术研究院篆刻艺术院作品集》序

翻开《中国艺术研究院篆刻艺术院作品集》,看到的是传统素养深厚又各有独特个性追求的二十多位当代著名篆刻家的作品。工稳、端重、清隽、秀丽、飞扬、雄强、豪放、朴拙……风格不同;不管是实用印,还是艺术印,都源有所本,但守成法而不拘成法。时代的审美趋向所催生的绚烂多彩的当代艺术元素,不露痕迹地融合在这些作品的黑白虚实及笔画线条之中。所以他们的作品不是前人篆刻的翻版,而是洋溢着时代气息的新的创造。从这些作品中虽可见风格源流,但其精神意趣、笔意刀法,都给人以新的审美感受。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艺术的发展,既要继承,也要创新。刻板地拷贝,只能走向渐行渐远的衰亡;而没有根基的创新,即便炫目于一时,也同样会走向枯萎。这本作品集的作者,都是中国艺术研究院篆刻艺术院的顾问和研究员。多年来,他们篆刻艺术创作的成就体现了艺术继承与创新的一种自觉性的结合。古人把有笔、有墨、有刀、有石作为评价篆刻艺术的一个标准。严谨的创作态度、高超的技法及其蕴积深广的艺术内涵,使这本作品集中的每幅作品,大都具有方寸之内丰富奇妙而耐人审视的艺术效果。这些作者的作品之所以受到社会的肯定和人们的喜爱,我想主要的原因大概在此。

中国篆刻艺术源远流长,先秦、两汉即已流行,唐以后印学渐兴,宋、元、明、清及近代篆刻名家辈出,将璀璨的篆刻艺术列为中国优秀的主体传统艺术之一当之无愧。在今天世界多元文化竞争并存,我们建设当代新文化的同时,珍视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艺术显得格外重要。因此,中国艺术研究院于2006年6月建立了目前我国第一家以篆刻艺术创作和研究为专门职能的艺术机构——中国篆刻艺术院。它成立的时间不长,体现其职能的许多工作正待开展。但一年多来,其弘扬中国印学的重要作用已经开始显露出来。我相信,在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科研、艺术创作、艺术教育三足鼎立发展格局的框架下,中国篆刻艺术院一定会为不断提升当代篆刻艺术品格,加强篆刻艺术的研究,并为推动中国当代篆刻艺术的创作出现一个新境界做出应有的贡献。

为作品集的出版表示祝贺,为中国篆刻艺术院的发展表达期望,写了以上的文字,是为序。

原载《中国艺术研究院篆刻艺术院作品集》,
荣宝斋出版社200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