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文明》简介
《东亚文明》这本书是由.南京师范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主编创作的,《东亚文明》共有178章节
1
目录
目 录 先秦考古 以血缘社会为基础的文明起源 一 中国文明起源最早的时间与标志 二 早期文明起源及给社会带来的变化 (一)自然的广谱经济转变为人为生产性的农业经...
2
先秦考古
...
3
以血缘社会为基础的文明起源
裴安平 (南京师范大学文博系) [摘要]考古证明,中国的文明起源与国家起源是各自独立的,国家是文明的结果。距今7500年以前,中国文明就起源了;距今6500~5...
4
一 中国文明起源最早的时间与标志
已有的考古发现表明,中国文明起源的最早时间不晚于距今7500年前。其中,浙江嵊州小黄山与河南新郑唐户遗址的发现就是这方面最突出的代表和标志[1]。 浙江嵊州小黄...
5
二 早期文明起源及给社会带来的变化
一般而言,距今6500~5000年就是中国早期社会文明化的高潮时期,人类社会发生了8个方面的巨大变化。...
6
(一)自然的广谱经济转变为人为生产性的农业经济
各地的考古发掘,如长江中游湘西北距今约8000年的彭头山文化八十垱遗址[2]、长江下游浙江宁绍平原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文化河姆渡遗址[3]、山东济南距今约8...
7
(二)集体劳动转变为早期个体劳动
从集体劳动转变为早期的个体劳动是人类社会生产方式的根本变化,也是文明起源和社会文明化最重要的变革与特征之一,因为它为人类社会的全面发展和人的解放即独立与自由都奠...
8
(三)一夫一妻制婚姻与家庭开始普及
虽然以成年一男一女为组合特征的家庭早在新石器时代中期就已经出现,但当时完全是以自然性爱为基础,与个体劳动、个体经济没有任何联系,所以并不普及。 新石器时代晚期,...
9
(四)个体家庭成为血缘社会独立的最小组织与经济单位
考古表明,最早的一夫一妻制家庭实际在新石器时代中期即已出现。但是,由于当时还是广谱经济、集体劳动集体消费和对偶婚流行的时代,所以,当时的一夫一妻制家庭还不是社会...
10
(五)财富私有制进入新的历史转折时期
虽然在新石器时代中期,中国就出现了以奢侈品为财富标志的财富私有制,但是,当时私有制的基础还只是广谱经济,有地位有奢侈品的人也参加集体劳动,个人的劳动与财富没有明...
11
(六)母系社会转变为父系社会
母系转变为父系,最直接最明确的考古学证据就是男性社会地位的不断提高。 史前晚期,早期个体劳动的出现与普及、一夫一妻制婚姻与家庭的普及、早期个体家庭经济与社会独立...
12
(七)人开始成为集体中的独立个人
由于早期生产力低下,生产资料集体所有,任何个人都没有能力离开集体而独立生存,所以,自有人类以来,每一个个人就都是集体的一份子,没有任何属于个人的独立与自由。但是...
13
(八)社会开始由分散走向整合与统一
历史的发展表明,由分散走向统一是人类社会文明起源与文明化的重要标志。 从旧石器时代一直到新石器时代中期,当时的社会组织就一直是小型、独立、分散的,即使同部落成员...
14
三 中国早期文明起源的特点与意义
事实表明,距今6500~5000年前中国早期文明起源和社会的文明化就出现了第一个历史性的高潮。它不仅给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了8个方面的巨大变化,而且还表现出了多方...
15
(一)中国早期文明起源的特点
综合各地已有的发现,中国早期文明起源有三个非常显著而重要的特点。 第一,起源的初始原因主要是自然的而非人为的。 已有的研究表明[11],距今10000~6000...
16
(二)中国早期文明起源的意义
早期文明起源与社会早期的文明化,实际就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伟大变革。虽然是静悄悄的,但它却以和平的方式根本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产与生活方式,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组织模式...
17
中国早期读写文化的发展——兼论社会背景中铜器铭文的性质和用途等[1]
李 峰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系) 高凌艳 周靖芬 徐峰 翻译 (南京师范大学文博系) [摘要]为了解早期中国日常生活中读写文化(Literacy)的重要性,本...
18
一 中国文字的起源问题
学界普遍认为,中国最早的“成熟”文字形式始于商代(前1554~前1046)的甲骨文。笔者所谓“成熟”,指这套符号体系与口语的语法惯例相关联并且能够以书面形式表达...
19
二 甲骨文的性质及对商代读写的意义
甲骨文是商代(前1554~前1046)刻在龟甲或牛肩胛骨上的占卜记录。截至1989年,大约有13万片或完整或部分的刻辞甲骨被发现,其中一些属于发掘出土,数量较大...
20
三 西周时期书写的多重社会用途
这种与商代甲骨文有关的神秘性,也为一些学者提供了一个窥视西周(前1045~前771)青铜铭文的有色镜子。在各种出版物中,至今总共收录了21014件铸刻于青铜容器...
21
四 尾声:读写文化与帝国政府
公元前771年西周国家的崩溃及随之在公元前5~6世纪向领土国家的过渡引发了社会革新,在新的社会背景下,地方政府需要大量的地方官员和文书官员来管理作为未来帝国重要...
22
结论
就中国早期读写文化的整体发展而言,我们可以识别出扩展最显著的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西周。周代地方诸侯国的建立和王朝官僚机构的兴起,使读写文化横向在广阔的地理空间...
23
试论良渚文化的方形玉器及其对商代早期青铜方鼎的影响
陈声波 (南京师范大学文博系) [摘要]红山文化与良渚文化的玉器都很发达,但在造型艺术上却有着不同的理念。红山文化以圆形玉器为主,而良渚文化玉器在方圆兼备的同时...
24
屈家岭文化瓮棺葬初探
彭小军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摘要]本文在系统梳理屈家岭文化瓮棺葬的基础上,对该文化瓮棺的结构与类型、葬地与随葬品两方面问题进行了尝试性探索。研究表明...
25
一 瓮棺的结构与类型
由不同陶容器组成的葬具是瓮棺葬最主要的特征,因此有必要先从瓮棺葬所使用的陶容器本身进行考察,即瓮棺所用陶器和由陶器组合所形成的瓮棺结构和类型。...
26
(一)瓮棺所用陶器
屈家岭文化瓮棺葬具,最为常见的有罐、釜、鼎、盆、碗、豆、钵,其次还有一些盘、缸、瓮、盖等器物(图一)。其中,罐、鼎、缸、瓮等器物可进一步分类。 图一 屈家岭文...
27
(二)瓮棺的结构与类型
屈家岭文化瓮棺葬不仅瓮棺所使用的陶器多种多样,而且陶器的组合方式亦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据对已发表资料的统计,屈家岭文化瓮棺葬具的组合方式多达70余种。一般而言,...
28
(三)葬具的加工与处理
与其他考古学文化的葬俗相近,屈家岭文化瓮棺葬中也存在一定数量的葬具孔洞现象,实施对象以碗、豆等覆盖器具为常见,在雕龙碑[37]和大寺遗址还分别发现了罐、高领罐被...
29
二 葬地和随葬品
...
30
(一)墓圹、瓮棺放置方式及被葬者
目前所知,屈家岭文化瓮棺葬坑均为竖穴土圹,似乎都是专门挖造,未见到利用废弃土坑的现象。土圹的平面形制以圆形和椭圆形为主,占到所有瓮棺葬土圹形态总数的93%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