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遗址概况

一 遗址概况

大报恩寺遗址位于今南京市中华门外秦淮河南岸,南至雨花台,东至南京晨光集团厂区,西至雨花路,占地面积约25万平方米。报恩寺遗址的历史最早追溯至孙吴时期比丘尼建造的小精舍,东晋时期建成长干寺。之后在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该寺院经历了数次兴废。明初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为纪念明太祖朱元璋和马皇后,建成了历史上著名的大报恩寺。寺内的琉璃宝塔是报恩寺中最著名的单体建筑,高达70余米,设计精巧,被列入“中世纪世界七大奇迹”。清咸丰年间,大报恩寺不幸毁于战火。

大报恩寺遗址分为南、北两区。2007年2月至2010年底,为配合大报恩寺遗址公园的建设,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南京市博物馆考古部对遗址北区进行了考古发掘。此次发掘发现了报恩寺的前身——北宋长干寺地宫、佛寺建筑基址等遗迹,出土了大批保存完好的佛教类遗物,是我国佛教考古的一次重大发现,获评“201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本次发掘过程中,于遗址区东南角清理了一批墓葬。2016年3月至2018年6月,南京市考古研究院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对遗址南区又进行了考古发掘,发现了房屋基址、道路、水井、排水设施等遗迹,此次发掘于遗址区东部发现少量墓葬。

两次共发掘墓葬45座[1](表一),其中42座分布于遗址北区(图一),3座分布于遗址南区。墓葬年代跨度从汉六朝延续至唐五代时期,出土一批陶瓷器、铜铁器、金银器等遗物,是近年来南京主城区墓葬考古一次比较重要的发现。

图一 遗址北区墓葬平面示意图

表一 大报恩寺遗址区域发掘墓葬情况一览

续表

续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