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结语

四 结语

本文结合大阪历史博物馆藏熊岳《唐人物图》中皆川愿的题诗与图像探讨了该幅绘画的题材,认为画中表现的是李陵送别苏武的场面。本文的主要依据如下。

1.题诗中“当年二子别河梁,云日含愁惨大荒”中揭示了苏武、李陵两位主人公,其中“河梁”“云日”“大荒”等用语源于中国中古时期有关这一典故的文学化描写。

2.题诗中“何识上林传雁帛,一凫荣古独南翔”采用了著名的雁足传书的典故。

3.图像中通过“节”表现苏武,通过裘装表现李陵,以侍者手持的酒具代表饯别的场面。

4.图像主体的松柏源自中国中古文学中对苏武忠贞的比喻。

以李陵送别苏武为题材的绘画广泛流行于唐代以降,其题名可见《苏李别意》《苏李泣别图》《苏武李陵作别》《河梁泣别图》等多种,因此熊岳《唐人物图》的定名可据此修正。

本文初稿由日语撰写,承蒙南京师范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硕士研究生何华社同学翻译,在此由衷感谢!

(编辑:王志高)

【注释】

[1]笔者于2011年参观该博物馆之际,所见该画题材说明中也明确指出其“典故不明,是冈熊岳仿照林阆苑的一幅基于中国故事的作品”。

[2]岩佐伸一:《大阪の唐画師·林閬苑——文献资料の整理と紹介》,《共同研究成果報告書》1,2007。

[3]白井华阳:《画乘要略》卷四“冈熊岳”条,ぺりかん社,1998,第75页。

[4]木村蒹葭堂:《蒹葭堂日記》卷二,蒹葭堂日記刊行会,1972,第105页。

[5]堺市博物館:《近世の大阪画人》,堺市博物館,1992,第12~13页。

[6]关于熊岳“饮中八仙”题材的作品,参照柴田就平《岡熊嶽筆人物画二点——〈飲中八仙図〉および〈鍾馗図〉》,《関西大学博物館紀要》一四号,2008。关于林阆苑的《花鸟饮中八仙图》,参照大坂历史博物馆《木村蒹葭堂》,大阪历史博物馆,2006,第59页。

[7]《汉书》卷五十四《苏建附苏武传》,中华书局,1962,第2466页。

[8]〔日〕佚名著《万叶集》,赵乐甡译,译林出版社,2002,第348页。

[9]《汉书》卷五十四《苏建附苏武传》,第2466页。

[10]《文选》卷二十九《杂诗上》,中华书局,1977,第412~413页。

[11]庾信撰,倪璠注,徐逸民校点《庾子山集注》卷三《诗》,中华书局,1980,第236页。

[12]李白撰,郁贤皓校注《李太白全集校注》卷十九《怀古·苏武》,凤凰出版社,2015,第2795页。

[13]王重民等编《敦煌变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第848页。

[14]《汉书》卷五十四《苏建附苏武传》,第2463页。

[15]《汉书》卷五十四《李广附李陵传》,第2458页。

[16]王重民等编《敦煌变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第848页。

[17]王重民原稿、黄永武新编《敦煌古籍叙录新编》集部第16册,新文丰出版公司,1986,第1~2页。另参照邵文实《敦煌李陵、苏武故事流变发微》,载《敦煌吐鲁番研究》第2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18]上海古籍出版社、法国国家图书馆编《法国国家图书馆藏法藏敦煌西域文献》第14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第335页。

[19]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卷二《纪艺上》,人民美术出版社,2016,第51页。

[20]参照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卷三《纪艺中》“周文矩”条,人民美术出版社,2016,第73页。

[21]庄肃《画继补遗》卷下记载:“黄宗道,工画番骑,……平常多作李陵陷蕃,苏武还汉等图,传于世。”人民美术出版社,2016,第16页。

[22]参照吴其贞《书画记》卷六“赵松雪(孟頫号松雪道人)《苏李泣别图》绢画横披一幅”条,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第660页。

[23]现存手卷设色绢本。

[24]《十三经注疏》整理委员会整理《春秋左传注疏》卷十九上,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第524页。

[25]《后汉书》卷一上《光武帝纪上》,中华书局,1965,第10页。

[26]孙作云氏认为其为持节的方士,参照氏《洛阳西汉卜千秋墓壁画考释》,《文物》1977年第6期;曾布川宽氏考证其为引导升仙的羽人,参照氏《崑崙山と昇仙圖》,《東方學報》1979年第57卷;贺西林氏也持类似观点,参照氏《洛阳卜千秋墓墓室壁画的再探讨》,《故宫博物院院刊》2000年第6期。

[27]《三才图会》中还可见到作为舞器的旌与节,由于与本文所探讨的旌、节性质不同,这里不再赘述。参照王圻、王思义编《三才图会·器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第1138页。

[28]《十三经注疏》整理委员会整理《周礼注疏》卷二十七《春官·司常》,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第731~733页。

[29]《周礼注疏》卷二十七《春官·司常》,第1012页。

[30]《周礼注疏》卷十五《地官·掌节》,第388页。

[31]《续博物志》卷九,载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编《全宋笔记》第4编,大象出版社,2008,第213页。

[32]陈子和《苏武牧羊图》今藏嵊州市文物管理处,黄慎《苏武牧羊图》今藏山西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