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烟笼罩下的波斯湾

烽烟笼罩下的波斯湾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国际风云急剧变幻,世界军事形势呈现出复杂多变的新局面。战争?和平?当人们理所当然地选择后者时,我们又不得不看到,目前虽然不可能爆发全球性的世界大战,但局部冲突正呈上升趋势,现代化的大规模局部战争时有发生。两伊战火刚刚沉寂不久的波斯湾,伊拉克刚与伊朗握手言欢,便于1990年8月2日凌晨(当地时间)对其弱小的邻国科威特发动侵略,一场突如其来的影响到世界许多国家政治、经济、军事和民族利益的海湾危机爆发。

1991年1月17日(当地时间),持续了169天的海湾危机终于转变成一场战争,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经过数月紧张而又全面的准备,在联合国678号决议规定伊拉克从科威特最后撤军期限过去不到20小时,突然对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实施大规模空中轰炸,在烽烟笼罩的波斯湾拉开了代号为“沙漠风暴”的海湾战争的序幕。

海湾战争是拥有世界最大武库和最先进武器装备的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与号称“世界第四军事强国”的伊拉克之间进行的一场激烈的较量。是当代最新型常规武器的试验场,是一场高技术战争。这场战争大致可以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战略轰炸阶段。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以空袭巴格达开启战端,其宗旨是力求一举破坏伊军的指挥控制中心,达到消除伊拉克防空能力的目的,并从心理上对伊造成巨大震撼。紧接着,美国依赖庞大先进的海空力量和绝对的空中优势,重点轰炸伊军机场、雷达系统、防空阵地、导弹基地和核、生、化设施等重要军事战略目标,时至一月十九日,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完全控制了伊拉克的制空权,具有绝对优势。

第二阶段为战术轰炸阶段。从1月20日起,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把空袭重点转向伊军有生力量和机动导弹发射架、铁路和公路运输线、燃料和弹药库等战术目标。重点轰炸伊拉克南部地区,力求切断侵略科威特的伊军与伊拉克本土的联系。同时,从土耳其向伊北部作战的另一条战线也开辟出来。由于伊拉克防护工作较为严密,多国部队空袭的效果并不很理想,因而采取了战术轰炸的方法。伊拉克对多国部队的狂轰滥炸采取了以静制动,以柔克刚的策略,凭借苦心经营的防御工事和一百万地面部队利用射、藏、拖等游击战术与多国部队抗争。

第三阶段是地面作战阶段。2月24日,为世界所瞩目的代号为“沙漠军刀”的海湾地面交战打响,双方动用兵力约百万之众,作战区域涉及伊南部及科威特全境共约五万平方公里的整个科战区。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分东西两路突破防线,展开纵深作战,最后形成对伊军迂回包围的钳形攻势,迫使伊于2月26日下令全部撤出科威特准备到巴士拉地区进行抵抗。27日起,美英装甲机械化部队对伊军五个共和国卫队师等精锐部队实施围歼作战,美陆战队和阿拉伯联合部队则围歼科市外围的伊军,并由科军首先开进科市,宣告科威特获得解放。整个作战行动于28日上午基本告一段落,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以极小的代价大获全胜。

回顾中东历史,伊科两国宿怨已深,两国的领土争端悬而未决,背负重债的伊拉克对科威特得天独厚的石油资源的馋涎欲滴又成了引发战争的直接原因。与海湾休戚相关的美国获悉后,立即推出了一项代号为“沙漠盾牌”的行动计划,力图以政治、经济、军事的威胁迫使伊拉克撤军。以美国为首的二十八个国家派号参战,还有十多个国家为多国部队提供各种形式的支援,海湾战争是二次大战后卷入国家最多的一次局部战争,具有全球性的军事和政治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