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文学

英国文学

十八世纪的英国社会和大陆的法、德等国家很大的不同:一方面由于十七世纪资产阶级革命的不彻底,还存在封建残余;另一方面取得统治地位的资产阶级加紧掠夺压迫国内外人民,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其固有的矛盾也日益暴露。面对这种复杂的社会情况,英国文学表现出多方面的内容:有的揭露封建残余势力,有的歌颂资产阶级人物,有的则反映贵族资产阶级统治下人民群众的疾苦,取得很高的成就。总的说来,英国文学虽然具有启蒙文学性质和特征,但不如法、德两国文学那样鲜明突出。

十八世纪英国文学的主要成就是现实主义小说,这种小说在内容上大多取材于社会现实生活,以中下层人物为主人公,反映了资本主义初期英国社会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在艺术上继承流浪汉小说,并加以发展,情节、结构更趋集中和完整,人物性格刻画、环境描写也有进步,语言更接近生活等等。

十八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成就,对十九世纪英国乃至整个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发生了直接的影响。

孟德斯鸠(1689—1755),法国启蒙运动的先驱作家,出身贵族,反封建思想立场比较温和,主要著述有《罗马盛衰原因论》(1734)、《论法的精神》(1748)。《波斯人信札》(1721)是他的著名的书信体哲理小说。全书由一百六十封信组成,通过波斯贵族青年出游法国期间和朋友家人的通信,揭露社会,针砭时政,描绘世态,反映了从路易十四在位最后五年到奥尔良公爵摄政最初五年这十年期间法国封建社会在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社会风气等各个方面百孔千疮、危机四伏的特点。小说还通过写信人的议论,发表了许多新颖进步见解,诸如提出正义和非正义战争,发展工艺商业、加强人民之间的交往、男女有同样受教育的权利等。作者时而肯定共和时,而肯定英国君主立宪,在宗教问题上宣扬宗教宽容,主张从道德入手改革社会,表现了比较温和的思想倾向。

《波斯人信札》没有始终一贯的故事情节,也不注重人物性格刻画和细节描定,而是融叙事、讽刺、说理于一炉,把揭露社会和发表议论有机地结合起来,既有认识意义,又给人以思想启发,是一种自由、灵活、富于战斗力的文体。

伏尔泰(1694—1778)是法国最有声望、最有影响的启蒙思想家和作家。出身富裕的资产阶级家庭,他的一生著述甚丰,涉及广泛,单是文学创作包括史诗、抒情诗、讽刺诗、哲理诗、悲喜剧、哲理小说,数量种类都很可观。他对1727年发生的法西战争,1754年至1763年发生的法国与印第安人战争均表现出高度纯熟的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