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度从军的多产作家——法国著名文学家路易·阿拉贡
法国当代著名作家路易·阿拉贡,1897年出生。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他是医科学生。十九岁应征入伍,在陆军医院当“医助”。1919年,阿拉贡复员回家,一边继续学医,一边开始文学创作。在医学方面,他达到了实习医生的水平;在文学方面,也取得了较好的成就。1921年到1928年是阿拉贡文学活动的第一阶段。这个时期可称为他的超现实主义时期。《欢乐之火》、《梦幻的浪潮》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1928年到1939年是阿拉贡文学活动的第二阶段,其特点是从超现实主义过渡到一般所说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他曾一度靠拢革命,参加了法国共产党。1928年11月,他在巴黎蒙巴那斯的一家咖啡馆,结识了苏联诗人马雅可夫斯基和他的女友艾尔莎·特里奥莱。几个月后,阿拉贡和艾尔莎开始过夫妇的生活。1928年以后,阿拉贡的政治立场和文学方面都趋向进步。三十年代前半期,他四次访问苏联,回国后发表了诗集《乌拉尔万岁》,同时发表了一系列演说,倡导“社会主义现实主义”。1937年,法共创刊《今晚》报,他同进步作家勃洛克接受了领导该报编辑工作的任务。
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时,法国对德国宣战,在全国范围内下了总动员令,阿拉贡再度应征入伍。因发明了一种钥匙,可以从坦克外部掀开了顶盖抢救伤员,获得军队上司的通报表彰。又由于他不顾生命危险抢救火线上的伤员,从大的手术到小的包扎,从运送食品到装卸弹药,样样工作突出而获得军功勋章。大战的后半期,在纳粹武装占领下的法国,阿拉贡转入地下,参加“抵抗运动”。与此同时,他写了许多充满爱国主义激情的诗歌,号召人民奋起抗击法西斯强盗,他创作的较著名的《继肠集》,在法国国内秘密流传,鼓舞了“抵抗运动”,影响甚远。他还写了若干篇短篇小说,编成小说集《法国人的屈辱与伟大》;另外用《现实世界》为总题材创作的一系列长篇小说,许多作品都是在战火纷飞的年月里写成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阿拉贡接受地下党给他的任务,根据在对敌斗争中牺牲的许多共产党员的家信、绝命书、手记等,写成一部追述和歌颂烈士们可歌可泣事迹的书,以教育党员和人民。作家很出色地完成了这一任务,发表了散文集《共产党人》(1946)。后来发表的第二部《共产党人》(1953年),则是介绍莫里斯·多列士等几个党内“大人物”的。与此同时,阿拉贡继续写以《现实世界》为题材的系列长篇小说。第二次世界大战停火后,阿拉贡的政治生活和文学活动又开了一个新的阶段,从1947年起,复刊后的《今晚》报由他主编,直到1953年。1954年被选为法共中央委员。这一时期的主要成就是多卷本长篇小说《共产党员们》。全书分六册,主要写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到纳粹德国军队即将占领巴黎时,法国社会的混乱,人民的苦难和法国共产党人的反法西斯斗争。以具体的历史事件为背景,以共产党人的革命品德和行为为主题,组成了一幅反映法国历史上一个极其危险和动荡时期的巨大浮雕,这是一部具有深刻现实主义意义的史诗性小说。1957年,苏联政府为表彰阿拉贡在文学方面配合了当时苏共的路线,颁发给他“列宁和平奖金”。六十年代,又相继获得布拉格大学和莫斯科大学给予的“荣誉博士”的称号。
阿拉贡是个异常多产的作家,半个多世纪以来,他发表大小作品一百种以上。这些作品呈现出不同的倾向和特色。阿拉贡年轻时发表过一本超现实主义的诗集《经常不停地运动》。许多评论家都用这本诗集的名称来形容他在文学道路上耕耘的态度。这位两度从军的多产作家,对战争和文学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