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真理而战斗的法国诗人——欧仁爱德姆·鲍狄埃

为真理而战斗的法国诗人——欧仁爱德姆·鲍狄埃

伟大的无产阶级战士,巴黎公诗诗人的杰出代表,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战歌——《国际歌》歌词作者欧仁—爱德姆·鲍狄埃,1816年10月4日出生在波旁复辟王朝统治下的巴黎一个世代劳动者家庭。1830年7月革命爆发时,他在革命群众攻打王宫的战斗声中低吟出他的第一首歌《自由万岁》。诗人针对沙俄等国称霸欧洲的企图,提醒法国人民“沙皇正在把军队召集”,并表示“为了保卫我的祖国、我将献出一切:乐琴和臂膀。”

1848年2月,鲍狄埃参加了推翻七月王朝的革命。在此后的诗中自然而然地对二月共和国寄予很大希望:他幻想即将实现普遍平等(《自由之树》),他把临时政府设立劳动部的伪善做法当作劳动解放的新纪元,他号召人们捐款帮助国家解决困难,但随着临时政府日益公开地反对无产阶级,他的诗歌立即变为刺向二月共和国的投枪:《正直的共和国》揭露资产阶级操纵政府、军队、舆论;《我饿》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该拆掉的老房子》把二月共和国比作一座等级森严的住宅,发出“是拆毁它的时候了”的呼声。1848年6月,巴黎工人再次揭竿而起,鲍狄埃又走上街垒。他在大起义的六月写的诗充满革命的火药味:“街上响起阵阵枪声,人民奋勇前进,走!筑街垒去!”、“开火!再开火!我是雷霆,我的灵魂在枪膛中沸腾!”(《解闷》)。起义被血腥镇压后,他发出悲愤的控诉:“这世道不容我们生活”。一八七四年普法战争前夕,鲍狄埃参与签署国际巴黎支部《告全世界各民族工人书》,反对这场“争夺霸权的战争”。普军入侵,祖国危险之际,他毅然加入国民自卫军,任副连长、第二区警备委员会委员和二十区中央委员会代表。当第二帝国垮台后成立的“国防”政府投降卖国的嘴脸暴露时,他大声疾呼:“快成立红色的公社”。

1871年3月18日,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巴黎公社会成立。鲍狄埃当选为公社委员。为保卫公社,他在街垒上一直战斗到“流血周”的最后一天。公社失败后,他刚放下枪,立刻又拿起笔继续作战,在白色恐怖的环境中写下了日后举世闻名的《国际歌》歌词,全诗除开头和结尾的付歌外,共有六段。第一段向无产者发出“要为真理而斗争”的呼号,并指出要把“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即用暴力打碎旧国家机器的革命原则;第二段阐明“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的唯物史观;第三、四段从政治、法律、经济等方面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彻底的批判;第五段表明了无产阶级以革命战争反对资产阶级掠夺战争的基本立场;第六段指出了无产阶级让“一切归劳动者所有”的正义性,并抒发了“鲜红的太阳照遍全球”的美好理想。其鲜明的主题——团结、战斗、胜利在全诗中得到很好的体现。

1880年,鲍狄埃依据马克思、恩格斯对公社的论述,特别是马克思的光辉著作《法兰西内战》,描述了“那素有英雄传统的人民”开创巴黎公社的历史过程;歌颂了“视死如归”的公社革命者的英雄业绩;总结了公社“未夺取银行”和“轻饶了豺狼”的沉痛教训。这部取名为《巴黎公社》的长诗,具有公社“作为未来社会秩序的榜样”的开创性意义。1887年11月6日,病魔夺去了鲍狄埃的生命。他去世的前几天还写出一首题为《莫洛克》的诗,以吃人恶魔莫洛克比喻资本主义机器生产,发出了“打倒莫洛克”的怒吼。就在他去世的第二年,法国工人作家皮埃尔·狄盖特为《国际歌》一诗谱了曲。从上,《国际歌》随着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发展,迅速传遍全球、成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战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