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智勇敢而屡立建功的“人民演说家”——法国著名作家瓦扬——古久里
法国著名作家瓦扬—古久里,1892年出生在一个艺术之家,父母均是歌唱家。在这种环境的熏陶下,瓦扬——古久里自幼爱好音乐、绘画和诗歌。中学时,他就是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业余时间还有兴趣从事考古发掘。一九一四年毕业于巴黎大学法学系。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瓦场—古久里这位刚刚取得律师头衔和历史学硕士的学位的热血青年,怀着热爱祖国、誓死保卫祖国的一腔热情走上前线。在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战场上,他的英勇行为同他的名字一样令人敬佩。“瓦扬”在法语里是个响亮的字眼,意思是“勇敢的”。瓦扬—古久里没有辜负父母为他取名时寄托的期望,在战争中机智勇敢,屡立战功,很快被提升为军官,获得七次嘉奖之后又在战场上受勋。
战后,瓦扬—古久里加入了法国社会党左翼。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是促使他最终确立政治立场的重要因素。1921年,法国共产党成立,他当选为中央委员及法共机关报《人道报》编委,写了千余篇政论、杂文和通讯报道,直到他猝然去世(1965)的前一天还伏在办公室的公文桌前工作。1923年,巴黎劳动人民选举他当了国民议会议员。在议会的讲坛上,他是一名优秀的人民演说家,他对敌人的无情抨击致使他几次被捕入狱。瓦扬—古久里还是国际反法西斯斗争的一名活跃的战士。1933年,他作为第三国际的代表到中国上海参加远东反战会议。他冲破国民党反动派和帝国主义分子设置的重重障碍,在群众集会上多次演讲,并会见了鲁迅先生等中国各界进步人士。他利用短短的一个半月时间调查了上海附近农村劳动人民的生活状况,写出了《农民陈大怎样当了红军》等报道。在1936年西班牙内战期间,他不仅在舆论上声援共和国军队,而且积极筹募救援物资,两次亲临前线慰问国际纵队。
瓦扬—古久里的文学创作是从青年时代开始的。1913年,他发表了第一本诗集《牧人的访问》,歌颂田园生活。大战末期,他以对战争的亲身感受,写下了散文集《士兵的战争》、《给朋友的信》和小说《休假》,作品的字里行间无不弥漫着战壕里的硝烟和死亡的气息。怵目惊心的战争景象不能不使他对战争加以认真思索。特别是1916年巴比塞的小说《火线》在报上刊载、给了瓦扬—古久里深刻的触动。他也发表文章,对这场人类大屠杀的性质提出质疑,结果因违抗军法而受到监禁。
瓦场—古久里曾多次访问苏联各加盟共和国,写出大量的报道介绍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文章。1924年至1933年间,他撰写的题为《红色的列车》是歌颂十月革命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诗篇。1927年发表的短篇小说《盲人的舞会》,描写在战争中负伤而双目失明的老兵如何成为资产阶级阔太太愚弄的对象和她们的“慈善行为”的牺牲品。同年,他和朋友莫希那合写的以1789年大革命为题材的剧本《七月老爹》、电影剧本《公社万岁》等。法共出版机构在他逝世以后整理出版了一本诗选。分别于1948年和1962年选编的散文集《我们要使旭日东升》和《朝着凯歌高唱的明天》,搜集了作家部分重要的政论、杂文及上述作品的片断。瓦扬—古久里毕生把战士和作家的位置摆在同等的高度上,他不愧是一位勇士,一位忠诚的共产党员,其毕生的建树是令人惊叹的。战士瓦扬的形象是光辉照人的,作家瓦扬的成就同样不可磨灭。他逝世后,伴随他的灵柩的百余万浩浩荡荡的送葬队伍,足以证明他深受人民的拥护和爱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