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是无聊的”——当代西德著名小说家亨利希·伯尔的呐喊

“战争是无聊的”——当代西德著名小说家亨利希·伯尔的呐喊

“战争是无聊的”。这是当代西德小说家亨利希·伯尔对战争的基本看法。战争在他笔下无所谓正义与非正义之分,而是一种可怕的自然现象。战争把人们分成“刽子手”与“受害者”,但给他们带来的却是同样的命运——死亡。这位深受战争创伤,曾在战俘集中营里挣扎过的文学家极力诅咒战争。他的作品启发德国人去认识战争的罪恶,同时也模糊了战争的本质。

伯尔1917年生于科伦一雕刻匠家庭。1937年中学毕业后,曾在波恩一家书店里当过学徒。1939年进入科隆大学学习日耳曼语文学,同年被法西斯军队拉去当兵,曾在战俘集中营里生活了几个月。六年的战争生活的种种经历和感受,是伯尔早期文学创作的主要题材。战后,他同许多同辈人一样,灰心失望,犹豫彷徨,在饥饿、疾病和废墟中挣扎着。开始他在哥哥的木匠铺里做工,后来在科伦市政府当人口统计员。1951年成为专业作家。他的小说创作在五十年代便引起世界文坛的注目。197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金。1970年至74年,先后任西德笔会和国际笔会主席。

伯尔的小说创作,主要取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他试图通过战争生活的描写,揭露和批判德国法西斯的罪行。这类题材的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火车正点》(1949),《亚当,你到哪里去了?》(1951)和短篇小说集《流浪者,请来斯巴……》(1950)。在这类作品中,德国法西斯的侵略战争被过分地渲染成一场抽象的人与命运的搏斗,失去了历史的、阶级的特性。而在这场搏斗中,人是逃不出毁灭的劫难的。在作家的眼中,“战争是无聊的”,它和“伤寒病”一样,是一种可怕的自然现象。但这些作品在一定的程度上启发德国人民认识战争的灾难,其中小说《流浪人,你来斯巴……》对战争的原因有所揭露,含意较为深刻。

伯尔1959年出版的长篇小说《九点半钟的台球》。是他最引人注目的作品之一。作家通过建筑师费麦尔家庭成员的回忆,揭示了德国五十年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侧面,即德国军国主义传统。费麦尔一家是同德国近五十年历史上最大的战争罪魁兴登堡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当兴登堡的名字体现着“德国英雄”的化身的时候,费麦尔的儿子,七岁的亨利希便高声朗诵赞美兴登堡的诗歌。三十年后,费麦尔另一儿子奥托,偶然发现了父亲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因兴建兵营,构筑碉堡,得到兴登堡的两枚奖章,从中受到激励,成了纳粹党徒。五十年后,被法西斯分子逼得发疯的老祖母约翰娜,开枪打死了一个向朝拜兴登堡纪念碑的军国主义分子致敬的政府部长。伯尔通过对建筑师一家遭遇的描写,有力地批判了德国军国主义势力的种种活动。

伯尔的小说创作遵循现实主义传统,比较真实地反映了西德战后发展各个阶级的重要现象。他擅长运用回忆、内心独白、象征、怪诞的联想等手法,有人说,他在技巧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伯尔是个多产作家,除了小说他还创作了大量广播剧、电视剧、话剧和政论文。由于他的创作不回避尖锐的社会问题,并常对现实进行批评,“凭借他对时代的广阔视野,结合典型化的灵敏技巧,对复兴德国文学作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