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的发展与结构

脑的发展与结构

脊索动物的脑从最原始的脊柱动物的3种结构发展而来。这3种结构只是神经组织的膨大,公元前280年,希腊解剖学家伊雷西斯垂都斯就分别称为“前脑”、“中脑”和“后脑”。在脊髓的头端髓部平坦地扩展到后脑节段,被称为“延髓”。在这一区段的前侧,所有的(除最原始的)脊索动物都有一凸出部分,称为“小脑”。在此前方是中脑。在低等脊椎动物,中脑主要与视觉有关,具有一对“视叶”;而前脑则主要与嗅觉和味觉有关,包有“嗅球”。前脑从前向后被分为嗅球部、“大脑”和“丘脑”,丘脑的下部称为“下丘脑”。在人类大脑是脑中最大也是最主要的部分。1924年,法国解剖学家弗卢朗通过切除动物的大脑以观察其后果证明,大脑同思维和意志活动有关。

大脑的顶部覆盖着大脑皮质,这是大脑的主要组成部分。在鱼类和两栖类,这还只是一种平坦的覆盖层,称为“皮质”。在爬虫类,一块新的神经组织——称为“新皮质”出现了。它最后利用主管视觉得到其他各种感觉。在爬虫类,管理视觉信息的情报交换所已经部分地从中脑移到前脑;到鸟类,这种迁移便彻底完成了。到最初的哺乳动物,新皮质便开始作主管。新皮质实际上扩展到大脑的整个表面。起初还是一光滑层,随着进化到高等哺乳类,由于其面积大大超过大脑的表面,因此陷曲为皱褶——称为沟回。这种折叠,与高等哺乳类脑的复杂性和能力有关,在人类尤为显著。

沿着这一物种发展的路线,大脑便越来越变成脑的支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