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分析能力
分析能力简单地说就是通过思维认识事物各方面特性,特别是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
在创新活动中只具有较强的观察、记忆和联想能力还是远远不够的,就智力结构而言,若是这三方面能力较强的人,往往只能称得上“百事通”,而不会有较强的解决问题能力和较强的创新能力。
创新活动的根本问题在于寻求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及创造发明新事物。就创新活动的整个过程来看,包括观察需要、找出关键问题、提出最佳方案及最后实现。如果对事物没有较强的分析能力,无论哪一步也不能很好地完成。
观察事物,甚至是洞察事物,尽管在其过程中也包括思维,但其主要的还是对事物的感性认识,是比较直观的,往往只能观察到事物的一些表面现象,而了解不到事物的本质,尤其是对一些较复杂的事物,宏观事物或微观事物。如果不通过思维进行认真地分析研究,是无法认清这些事物的特性和本质的。
只有通过对事物的认真分析研究,人们才可以认识那些没有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种种事物,事物的属性以及事物之间本质的联系,从而才有可能改造它或利用它。举一个比较简单的例子,人不能直接感知光的运动速度,但通过实验分析研究可以间接地推算出光速为每秒钟30万千米,而对每秒钟30万千米的速度含义是通过能直接感知的运动的媒介来掌握的,30万千米可以分成30万个1千米,人对1千米是可以由1秒钟走5米、10米的速度的递加来理解,人们正是这样靠着对外界对象的思想中的不断分割和不断综合掌握了直接感觉领域以外的东西。
尽管分析问题与观察、认识、经验、知识等都有一定的关系,但是分析问题主要还是与思维有关。其分析的本质由思维决定着,因此分析能力主要是指分析问题能力而言。分析能力主要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
1、思维的广阔性,即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全面性,不是片面的看问题,表现在关于抓住问题的广泛范围和各方面联系周密细致地分析问题,在不同的知识和实践领域中创造性地思考事物。
2、思维的深刻性,表现在善于深入地思考问题,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能预见事物的发展进程。
3、思维的独立性,表现在善于独立思考,根据客观事实冷静地考虑问题,而不为他人的观点所左右。
4、思维的敏捷性,表现为能迅速而正确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5、思维的灵活性,即思考问题时能迅速地、轻易地把注意力由一类事物转移到另一类事物。思维无情绪不刻板,不滞涩、不钻牛角尖,容易借鉴各个不同门类的科学知识。不为一种事物的习惯功能所局限,能迅速地想到其他许多功能。还表现在能及时地舍弃自己的错误观点,吸取别人的正确观点和新观点,容易接受新事物。
人们分析问题时一般遵循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最后形成概念或结论的过程。这里所说的分析只是在分析研究问题过程中思维的方法和步骤之一。
分析就是在思维中把事物分解成各个部分、阶段、方面或把事物的个别特性及同其他事物的个别联系等区分出来,获得对事物某些侧面或联系的正确认识。综合就是在思维中把事物的各个部分、阶段、方面及个别特性结合起来,探求其各个部分之间的复杂联系,把事物作为多样性统一的整体再现出来,真正深入到事物的本质,把握整个事物的发展规律。
在研究事物的过程中,分析和综合从表面上看两者好象完全是对立的,其实两者既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因为综合必须在分析的基础上才进行,综合是被分出来的各个部分的综合,是通过各个部分各个特性分析才能实现的,若各个部分的分析(研究)不全面、不深入则综合很难进行。总之,没有分析就没有综合。而分析是把部分作为整体的部分分出来的(任何整体都是更大事物被分析出来的一部分),所以它必然是在某种综合结果指导下进行的,而且是为了新的综合,没有综合也就无所谓分析,分析到一定程度会转化为综合,综合取得了一定结果又会转入进一步分析,分析中有综合,综合中有分析,两者密切地交织在一起,始于分析研究问题之首,又贯穿于人们分析研究事物的整个思维过程中,是人们最基本、最重要的分析事物的思维方法和步骤,这种方法广泛地被人们在分析研究问题的思维中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应用着,人们习惯上把思考问题说成是分析问题也就是这个道理。
通过分析综合在思想上把不同对象或对象的个别部分、个别特性区分出来这往往不是我们的目的,我们的目的是认识事物的本质,进而改造或利用事物。为此就必须通过抽象与概括这种思维方法和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