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与左右手
刚刚会坐的孩子,只要他一高兴,准会格格地笑,还会双手高举,不断拍打,两只手总是一同起一同落。等到他会走了,你用好吃的东西逗他他一定会双手一齐上,向你要吃的,谈不上哪只手是主角,哪只手是配角。3岁—6岁以后,左右手开始分工,不管是抓东西,还是用手嬉耍,总是以一只手为主,另一只手为辅。
这是为什么?
科学家原以为那是小儿胳臂肌肉开始发育的结果,如果右胳臂长得快,那就就成了右利;左臂长得快,那就成了左利;左臂有力,则成为左利。可是,实际测量结果,却否定了这一看法。一些研究大脑发育的科学家,发现孩子是左利或右利,要看哪一半大脑占优势。
我们的大脑,分左右两半,称为左大脑半球和右大脑半球。它们各有自己的看家本领:左半球主管一个人的说话,兼管手脚和身体的各种技巧动作;右半球对时间和位置一类的概念特别敏感,而且掌握得很得当。3岁~6岁以前,脑的发育还不完全,它们的分工不细,还管不了那么多事,所以想用手抓东西的时候,两只手就一齐上,而且摇摇晃晃,很不稳定。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脑的内部开始出现分工。科学家发现,右利的人,右手的活动绝大多数归左半大脑管。那么,左利的人,他的左手活动该由哪半边大脑来负责呢?
这个问题引起好些科学家的兴趣,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1975年,一位名叫拉司麦山的科学家,对122个左利和双利(就是两手都能写字能干活)的人进行测试。他的测试方法,是先让他们高举双手,然后从右边颈动脉注入镇静药,注药之后,右边大脑半球必然先被麻醉。假如左利和双利的人,他们负责左手活动的脑中枢确实在右脑的话,那么,右半大脑一麻痹,右手必定会举不动而落下。结果,你猜怎么着,只有15%的人左手落了下来。后来,这位科学家又从他们左边颈动脉注入同一种药物,结时,70%的人左手落下来了,要是双侧颈动脉同时注药,有15%的人左手举不起来。这个测试告诉我们,左利的人,管左手的脑中枢在右大脑半球只占15%,有70%在左大脑半球(这和右利的人一样);而有15%的人,两边大脑都在负责左手的活动。这就是说,左利的主管脑中枢比右利要复杂(因为这位科学家用同样的方法测试右利的人,其中有96%的人右手由左半大脑管,只有4%的人归右大脑半球管,而两边都管的,一个也没)。
可是,另一些科学家,从脑伤病人中,却得出另一种结论:病人左脑受伤之后,他们双手的动作会显得迟钝;要是伤在右脑,病人只是左手显得迟钝,而右手仍是那么利索可靠,一点也不受影响。
这么一来,把人们搞糊涂了,左利和右利到底归哪个大脑半球管?直到今天,还不太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