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操
2025年09月17日
动静操
1、预备式:两脚平行同肩宽,两膝稍屈略收腹。肩部直如顶碗,含胸直腰松胯,沉肩垂肘弯掌。手指微微张开,眼睑轻轻垂下。舌头轻抵上腭,重心移至足跟。务必使身体轻松舒适,呼吸要自然、匀细深长,心要静下来。
2、震柱:两膝微微弯曲震动,带动全身沿上下方向震动,使全身放松,足跟频频受压。震动频率每分钟120次左右。
3、甩袖:在震桩的基础上,左右手轮流前后甩动。甩动幅度由小到大。当手甩至身体前面时,顺势轻击腹部;甩至身体后面时,顺势轻击骶部。随着甩动幅度的加大,依次击腹骶部、腰背部、肩背部。
4、松肌:渐渐停止震动和甩袖,恢复原预备式,全神贯注,以意松肌,内松脏腑,外松肌骨,形神俱松。次序:头-颈-肩-臂-胸背-腰-腹-腿-膝-胫-足底-足跟。
5、养丹:意守丹田,在脐下3.3cm左右,深入腹中约4.3—8.3cm,精神集中,吸气时想“静”字,呼气时把意识注意到下丹田,呼吸之气与内气运气要配合一致。
6、守穴:守穴依病情和体质而定。穴位一般选在下身,这样可无阳气上升之虞。可守太溪、三阴交;脾虚选足三里;痰湿取丰隆;温热取阳陵泉;心肾不交守涌泉等。
7、漱津:意守舌下金津、玉液2穴。舌根可略动,使津液分泌增加,然后分数口徐徐咽下丹田。
8、击鼓:双手徐徐抬起,食指、中指、无名指松松地弯曲,以中指为主,其他二指为辅,对准头部穴位,轻快地叩击。应以腕部活动带动手指,频率每分钟约120~140次,耳上角孙一耳前听宫一额角太阳一前额攒竹(同击印堂、睛明等穴),然后边击边后移至顶部四神聪一枕部玉枕一颈部风池。
9、浴面:两手掌互搓热,用手掌轻轻上下摩擦整个脸面部,共10次左右。
10、收功:轻轻睁眼,舌离上腭,散步活动。
本功法对一些影响智力的神经系统疾病有一定的效果,对调整血压也有良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