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翻译写作学——理想翻译课堂的理论依据
2025年10月13日
5.1 翻译写作学——理想翻译课堂的理论依据
从上一章的论述中可以窥得传统翻译教学的弊端,在此简单概括为五点:(1)奉参考译文为金科玉律,不可越雷池一步,不合乎翻译这种艺术行为的基本特质。(2)只侧重翻译过程中某一方面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忽视了过程中的其他方面,不利于翻译综合素质的提升。(3)在奉参考译文为圭臬的思想指导下,误导学生,让他们认为翻译关乎的只是对错,不是好坏。(4)教师的主导地位贯穿整个课堂,学生的参与性低,课堂积极性被压制。(5)在前面几点的共同作用下,学生的翻译特色、风格被抹杀,闪光之处被忽视,学生自信心会被挫伤。因此,我们便应该除弊扬利重新设计翻译课堂教学。
笔者认为翻译写作学可以应用于翻译教学实践中,消除目前翻译实践中的一些弊端。首先,翻译写作学认为翻译是一种特殊的写作,精彩的写作不可能是静态的,它必然允许不同版本的存在,因此,翻译写作学可以打破原本以参考译文为标尺的僵化授课方式。其次,翻译写作学研究的是翻译写作过程,指出翻译写作是一个和写作过程类似,从感知到运思再到表述最后进行检视的过程,因此,将其有效地应用于翻译课堂,可以消除现行翻译实践课中以译文评判为主、不注重翻译过程的弊端。相应地,阅读、写作、检视等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强调。再次,翻译写作学除了强调从原文到译文的翻译能力,还强调了目标语创作能力,注重的是学生综合翻译能力的提升。最后,翻译写作学主张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打破以教师为主导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在这种翻译教学模式下,学生的积极性可以被激发出来,自信心可以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