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1 广泛阅读
广泛阅读将会伴随一个好译者的一生,它是提高译者的语言能力的主要途径;它可以帮助译者在翻译时找到最佳对应词或对应句。另外,由于翻译对于译者的知识面有着极高的要求,它也是提高译者知识面、使译者广闻博见的重要途径。
5.4.1.1 广泛阅读是提高译者语言能力的主要途径
对于一个合格译者的首要要求就是要有扎实的双语能力。在英语专业的教学中,我们经常强调学生的五大能力,即“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语言能力的培养,依靠的是对语言的耳濡目染、经常实践。这里的“目染”便是指要多阅读,听和说这两个方面的能力主要靠的是“耳濡”及多实践。现在有很多年轻人,以能够流利地和外国人交流为学习外语的目的,觉得和老外说话令人艳羡。整个学习过程主要以训练口语为轴心,觉得阅读和写作没有用处。这里笔者并不是要降低“听、说”的重要性,但是,英语能力的提升应该是五个方面的全面发展,不能有失偏颇。靠听来的东西毕竟转瞬即逝,不便于记忆,况且就算是暂时记住了,记忆也不可能持久。再者,听和说主要锻炼的是口语表达能力和听力,通过这两种方式所获得的句式一般就是简单句,词汇量也比较有限。因此,如果只靠听和说两种方式来提高英语能力,在听和说达到一定的高度后便无法再突破了。董乐山在谈到如何进行英语自学时就曾提到:“你若是对一国语言不会读写,就永远不会提高,会话也只能是在极有限的范围内进行。而会话是双方进行的,你以你的有限去应对对方的无限,你的会话能力也达不到互相沟通和交流思想的目的。”(董乐山,1987)学习者或许可以流利地听和说,虽然也可以阅读,但是只能阅读初级读物,写不出好文章。所以说,没有阅读支撑的“听、说”训练培养不出外语人才,阅读对于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阅读能力的培养只能通过阅读这唯一的途径来获得,通过阅读可以扩大词汇、可以分析句式、可以观察修辞方式、可以发现文体特征还可以扩展知识面,而这所有的一切对于写作都有着重大的意义。写作能力的提高除了需要经常练笔以外,另外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向优秀的文章借鉴。这所谓的借鉴也是通过大量的阅读才可以达成的,它对于“译”的能力培养更是至关重要。古今中外的翻译理论家都表达了理解在翻译中的重要地位。翻译写作学将翻译的过程分为了感知、运思、表述、检视,其中的感知就是理解、就是阅读,阅读培养的是学生的理解能力、逻辑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所有这些对翻译能力的培养都影响重大。我们判断一个人的语言能力如何,主要是看他语言的运用能力如何,突出表现就是创作。虽然好的作家并不一定能成为好的翻译家,但是成为能够像作家一样创作的人应该是好的翻译家的必要前提。思果就曾提到不会写作的人最好不要学翻译,就算是写得好的人也未必能译得好(思果,2001)。因此,好作家是好译者的必要前提,而广泛大量阅读又是成就好作家、好译者的必要前提,没有任何一个作家不是以大量的阅读来成就自己的。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意识到阅读对写作的重要意义,如“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都是在讲阅读对写作的积极作用。冰心在10岁前已经读了《三国演义》、《水浒》、《聊斋志异》、《论语》、《左传》,所有这些阅读对于成就冰心日后的写作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此种例子在文学界自是不胜枚举。
5.4.1.2 广泛阅读可以帮助译者在翻译时顺利找到最佳对应词或句
在翻译写作活动中,感知的过程主要是阅读的过程,它应是翻译活动能够顺利、合格完成的先决条件。大量各种体裁的经典文本阅读是做好各类翻译的必要条件。只有通过大量阅读才能在自己的头脑中建立起“地道的英语”语料库。史志康和马红军就都曾经提到阅读给他们的翻译所带来的意外收获。“要做好汉译英需要厚实的英语基础,平时要学习、积累地道、优雅的英语,而真正要掌握‘地道的英语’、‘优雅的英语’就必须大量阅读英语文学作品,特别是经典作品,在自己的头脑中建立起‘地道的英语’、‘优雅的英语’的数据库。”(史志康,2008)大量的阅读可以让译者在翻译时轻松找到地道的对应词。马红军曾在《翻译记趣》(2000)中提到英文的汉译,例句如下:“The old man's heart missed a beat when he saw the pearl.”他和他的学生曾经将其试译为:
A:他的心跳骤然停了一下。
B:他的心少跳了一拍。
C:他的心猛地一缩。
D:他的心突地一跳。
E:他的心里咯噔一下。
F:他的心停跳了一下。
但译文有的拗口,有的失去了原文的具体形象,有的表现方式和原文相同却有歧义。直到有一天他的学生在钱锺书先生的《围城》中,发现了盼望已久的句子:
“可是,战败者常常得到旁人更大的同情——”唐小姐觉得这话会引起误会,红着脸——“我意思说,表姐也许是赞助弱小民族的。”
鸿渐快乐得心少跳了一跳:“那就顾不得了——”
此处的“心少跳了一跳”在内容和形式上均和原文吻合,且较符合中文表达习惯,是目前最佳选择。
马红军还提到杜甫的诗《月夜》中的一句“清辉玉臂寒”,其中的“玉”字一直困扰着他,想要形合又想要意合实难满足,直到他读爱尔兰诗人托马斯·莫尔的诗“The kiss”时看到了此字的最佳翻译:
“Cease,cease!”the blushing girl replied
And In her milky arms she caught me—
其中的“milky arms”便是译者苦苦寻找的“玉臂”!“milky”一词兼“白”、“柔润”、“柔”三层含义,表达方式间接,意境也可兼顾,而且外国人也这样用便不会引起误解,可以说是最佳译法。此外,史志康也在提到翻译散文《红海上的一幕》时说,大量的“英文经典文学记忆库”为他提供了不少经典译语。由此可见,阅读对于翻译所起的作用不可低估。
5.4.1.3 广泛阅读可以帮助译者拓展知识面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名好的译者应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知识面应该宽,学识应该渊博。在一个译者的翻译生涯中,他可能要接手各种题材的翻译任务,历史、政治、科技等不一而足。就算是单纯从事文学翻译,杂学知识也是不可或缺的。“即使我们从事的是文学翻译,也要具备各种学科乃至社会生活的丰富知识。切莫以为文学牵涉到的只是文字功夫,是纯文艺,所谓belles-lettres的事。世界上没有纯文艺,任何文学作品的内容都是包罗万象的,这就需要我们从事翻译的具备多方面的知识。”(董乐山,1987)董乐山曾经对美国作家威廉·斯泰隆的著作《苏菲的选择》做了统计,书的前65页中出现了22处文化知识点,有当代作家的名字、商店的名字、商标的名字、电影明星的名字等,还有古典作品的借喻(董乐山,1987)。所有这些知识点的翻译靠的都是译者广博的知识。傅雷身为一代翻译大家对待翻译十分谨慎,出版社指定翻译的书他从不敢贸然接手,对于自己喜欢的作品一般也是踌躇再三,说起这般畏缩的原因时他曾提到自己“学识不足,修养不够”。傅雷一向以博学、严谨著称,他所谓的“学识不足,修养不够”在我们看来是一种谦虚,但是足以让我们认识到“学识”和“修养”的重要性。许钧曾经指出:“把翻译仅仅视为一种语言转换工作的简单主义翻译观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占据着统治地位。”(许钧,2012)其实,这是翻译教学乃至外语教学中的一个误区。许钧指出我国翻译人才的第一大问题就是知识面窄、中外语言文化基础薄弱、缺乏译学相关知识(许钧,2012)。学生在做英译汉练习时遇到的语言问题很多时候并不是单纯不理解语言结构造成的,而是由于他们的知识面狭窄,不能理解其中所蕴含的意义。思果曾说:“翻译不容易,因为两种语言已经叫人费尽心力——对始发语言的理解和对归宿语言写作的能力,未必精擅到充分的程度,还要加上学问的要求。……不一定译《论语》、《孟子》、《圣经》才需要学问,就连一篇短篇小说,也会考倒译者。”(思果,2002)
笔者在2012年6月份针对福建省四所高校英语专业三年级的学生展开了一项问卷调查,以期探究他们课外的阅读、写作、翻译及词典使用习惯。此项问卷共调研了12个自然班,收回问卷480份,有效问卷460份(部分问卷由于不完整等被判定为无效问卷)。其中,124份来自厦门理工学院,112份来自闽南师范大学,104份来自莆田学院,120份来自集美大学。所有的受访者都有类似的语言背景,大部分都通过了英语专业四级考试,以下结果能够基本、如实地反映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下表仅列举了学生写作、翻译、词典使用习惯的问卷结果,相关分析会在后面的章节中呈现。)
表5.1 问卷结果
续表
续表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对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探得一二。
问题1—5探究这些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
通过此问卷调查(参见附录2)结果显示,很少同学进行课外的汉语或者是英语阅读。即便是有进行阅读,阅读的时间也难以保障他们文学水平及修养的提升。知识的匮乏、文学修养的不足在他们的翻译作业中常有体现。例如,在一次名为“生命的三分之一”(One Third of Our Lifetime)的翻译练习中,大部分同学不会翻译“昼理政事,夜即读书,令苍头执烛,烛烬夜有数升”这句话,这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古代人阅读是怎样的一种情形。“由于长期以来外语教育的领导思想始终是采取把外语教学当作狭隘的单纯语言技能的训练的方针,忽略了全面培养人才、让学生掌握科学知识的必要性,结果造成了外语院校的毕业生所学有限、知识缺乏。因此除了承担生活、导游工作以外(甚至连这种工作也不是很能胜任的,不是流传过把‘西太后’译为‘Western Empress’的笑话么?),无法担任文字翻译工作。”(董乐山,1985)在笔者的翻译课堂上出现过比这更可笑的错误,竟然有学生将“孔子”翻译成“Mr.Kong”,将“Macao”翻译成“马靠”,在百度和谷歌等搜索工具如此发达的今天出现此类错误实属不该。现如今的学生往往成长在比较优越、舒适的环境下,缺乏对现实世界的各种体验、实践。因此,他们的知识来源主要依靠书本。但是,如今的学生越发浮躁,知识匮乏,翻译中可笑错误频出。因此,要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综合知识得以扩展,广泛、大量的阅读是首要的途径。
综上所述,广泛阅读应该是一个立志从事翻译行业的人终身所要坚持的,没有广泛阅读,语言能力再强恐怕也会闹出笑话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