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改革开放(革新)时期之异同

四、中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改革开放(革新)时期之异同

中越两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改革开放(革新)时期都受到国际国内“右”倾思潮干扰。

在国际风云变幻的20世纪80年代年末90年代初,受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影响,中国社会主义事业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国内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甚至主张中国也应该“改旗易帜”走资本主义道路,社会上掀起一股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自由化分子宣传资产阶级的民主和自由,进行反党反社会主义的活动,取消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声音一时甚嚣尘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受到国际国内西化势力的严重干扰。后来邓小平尖锐地指出:十年最大的失误是教育,对青年的政治思想教育抓得不够,教育发展不够,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够。邓小平一针见血地总结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当时受到的干扰。此后经过各种措施,加大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力度,出现了新的局面。

早在1988年初,受当时东欧各国社会动荡的影响,越南社会也冒出一些自由人士,他们打着重新评价历史的幌子,对越南选择社会主义提出质疑;尤其是在东欧剧变后,越南受到的震动相当之大,不仅一般民众对社会主义产生怀疑、动摇,连一些党员干部也对社会主义产生怀疑、动摇甚至否定的态度,一时间越南社会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否定社会主义、否定马克思列宁主义和胡志明思想的声音,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受到各种论调和认识的攻击。面对这种情况,越南共产党对各种反马克思主义、反社会主义论调给予有力的回击,认为越南“没有任何理由,现在又转向与已选择的目标相反的道路。也没有任何理由让我们‘退回’已经历史地都过来的人民民主革命阶段”。[53]

比较中越两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可以看到:在改革开放(革新)时期,虽然两国经济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在思想文化领域却都所受到国际、国内“右”倾思潮干扰。由于没有及时跟进,出现“一手软一手硬”的局面,导致两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都出现波折。难能可贵的是两国都能保持清醒头脑,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越南为五项基本原则),继而加大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力度,并在坚持从各自国家的实际出发中不断发展创新。越共在1991年的七大上正式提出胡志明思想这一概念和理论,并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体内容;中国在1997年党的十五大上正式提出邓小平理论,之后又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也把它们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体内容。

纵观中越两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产生、发展的脉络,可以看到,两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都走过了一段曲折的历程,既跟“左”倾错误做过斗争,又受过“右”倾思潮干扰。尽管在很多方面,越南马列主义理论教育受到中国的影响,但因为国情、党情、民情的不同,中越两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也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特色,彼此之间都有可以学习借鉴的地方。希望通过学习借鉴,不断完善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走民族化、多样化的教育改革创新之路。


[1]《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71页。

[2]李大钊:“庶民的胜利”,载《新青年》1918年11月15日。

[3]李大钊:“Bolshevism的胜利”,载《新青年》1918年11月15日。

[4]由于共产党员人数比较少,且处于秘密活动状态,不便直接开展工作,1924年12月,由黄埔军校第二期学生李劳工等发起,成立了火星社,作为党的外围组织和团结革命军人的纽带,参加者主要是黄埔军校第二、三期的学生,约100人,这是学校的第一个学生社团。

[5]为了把中国共产党的主张更加深入地灌输到革命军人中去,1925年2月,成立了以共产党为骨干,以黄埔军校为基地的“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这是一个公开的、全军性的组织,创办了《中国军人》《青年军人》等刊物,积极开展对外宣传联络,这些刊物在其存在的一年多里,大量宣传了国民革命和共产党的主张,扩大了革命统一战线,极大地鼓舞了青年军人的革命热情,密切了党同各界群众的联系,扩大了党的队伍,提高了党的影响。

[6]《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0册),中央党校出版社1985年版,第702页。

[7]《陈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18页。

[8]《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208页。

[9]《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38~1439页。

[10]“认真实施文法学院的新课程”,载《人民日报》1949年10月14日。

[11]郭晓平:《中国共青团史》,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57页。

[12]《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9页。

[13]《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9页。

[14]《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82页。

[15]《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5页。

[1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44页。

[17]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18]胡子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概论》,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1页。

[19][越]陈辉燎:《越南人民抗法八十年史》(第1卷),范宏科、吕谷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3年版,第183页。

[20][越]陈辉燎:《越南人民抗法八十年史》(第1卷),范宏科、吕谷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4年版,第6页。

[21][越]陈辉燎:《越南人民抗法八十年史》(第1卷),范宏科、吕谷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3年版,第311页。

[22][越]陈辉燎:《越南人民抗法八十年史》(第1卷),范宏科、吕谷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3年版,第330页。

[23]1930年1月越南共产党成立,1930年10月越南共产党改名为印度支那共产党,1951年又改名为越南劳动党,1976年恢复原名越南共产党,为避免行文的不便,本书统称越南共产党。

[24]转引自李家忠:《胡志明传奇的一生》,世界知识出版社2010年版,第57页。

[25]李家忠:《胡志明传奇的一生》,世界知识出版社2010年版,第49页。

[26]Báo,imgimg29/03/1926-20/04/1926.

[27]imgimgimg,http://ajc.hcma.vn/Nghien-cuu-khoa-hoc/Tuyen-ngon-cua-Dang-Cong-san-voi-Ho-Chi-Minh-va-Cach-mang-Viet-Nam/12455.ajc.

[28][越]陈辉燎:《越南人民抗法八十年史》(第2卷上册),范宏科、吕谷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4年版,第20页。

[29]1945年8月胡志明领导“八月革命”取得胜利。9月2日,胡志明发表《独立宣言》,宣布越南民主共和国成立(即“北越”),1945年到1975年,1975年南北越统一之后,统称为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

[30]《胡志明选集》(第1卷),越南外文出版社1962年版,第197页。

[31]李家忠:《胡志明传奇的一生》,世界知识出版社2010年版,第124页。

[32]陈立:《越南高等教育发展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83页。

[33][越]邓庭富:“越南干部教育培训的发展历程与现况”,陈海丽、肖晋译,载《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

[34]《胡志明选集》(第2卷),越南外文出版社1962年版,第56页。

[35]《胡志明选集》(第2卷),越南外文出版社1962年版,第75页。

[36]《胡志明选集》(第2卷),越南外文出版社1962年版,第237~238页。

[37]李家忠:《胡志明传奇的一生》,世界知识出版社2010年版,第165页。

[38]周新城主编:《越南、古巴社会主义现状与前景》,安徽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9页。

[39][越]黎笋:“越南劳动党中央委员会向第三次全国代表大学的政治报告”,载《越南劳动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世界知识出版社1961年版,第43~44页。

[40]胡海波编著:《1961~1975越南战争启示录》,黄河出版社2009年版,119页。

[41]胡海波编著:《1961~1975越南战争启示录》,黄河出版社2009年版,119页。

[42]古小松:《越南的经济改革》,广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6页。

[43]梁志明等:《当代越南经济革新与发展》,鹭江出版社1996年版,第4页。

[44]潘金娥:《越南政治经济与中越关系前沿》,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4页。

[45]《胡志明选集》(第3卷),越南外文出版社1962年版,第222页。

[46]《越南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越南世界出版社1991年版,第51页。

[47]潘金娥:《越南政治经济与中越关系前沿》,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243页。

[48]《越南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越南事实出版社1991年版,第110页。

[49]周新城主编:《越南、古巴社会主义现状与前景》,安徽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39页。

[50]1992年由事实出版社、理论信息出版社、思想文化出版社、法理出版社合并成国家政治出版社,目前该出版社名为:国家政治事实出版社。

[51]笔者于2011年4月在越南开展学术交流中得知,河内国家大学所属人文社科大学哲学系、河内国家大学政治理论培训中心、越南社会科学院中国研究所、胡志明国家政治学院、胡志明国家大学政治科学中心等越南高校和科研单位大多认可这样的越南马列主义理论教育发展历程分期,胡志明国家大学政治科学中心主任武情教授还就这一问题向笔者作了详细介绍。

[52]《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71页。

[53]《越南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越南事实出版社1991年版,第1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