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式实践教育法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伴随着法国殖民者对越南的殖民和压迫,越南人民不断抗争,尤其在1925年到1926年这段时间,抗争发展成为轰轰烈烈的爱国运动,在爱国运动中,马列主义开始在爱国运动的青年学生中得到宣传。在越南共产党成立到越南民主共和国成立之前的这段时间(1930年~1945年),爱国运动在越南共产党的领导下逐渐发展成为救国运动,以青年大学生为首的青年团体发起“收拾笔砚,走上斗争之路”的运动和“青年先锋运动”,马克思主义通过青年学生的救国实践运动得到广泛的传播。从越南民主共和国成立到日内瓦协议签订之前的时期(1945年~1954年),对越南普通民众开展寓马列主义理论教育与其中的“扫盲”运动、“劳动生产竞赛”运动、“勤俭节约”运动、“塑造社会主义新人”运动,对青年学生团体开展与“生产劳动实践相结合的”教育运动。受“人文-佳品”事件的影响,越南民主共和国(1945年~1975年)时期,为了巩固马列主义在指导思想上的权威地位,越南共产党发起了“思想、文化和技术的革命”运动,确保马列主义在越南人民精神生活中占绝对优势,正如黎笋在1960年越南劳动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说:“社会主义需要有一个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农业的大规模生产的基础,同时需要有先进的科学和文化。我国北方要沿着社会主义的道路前进,不仅要在社会主义经济方面进行革命,同时必须在思想、文化和技术方面进行社会主义革命。”[12]在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因为出现“左”的错误而开始了的“纠偏教育”运动。南北统一后,对南方民众尤其是高校师生的“政治再教育”改造运动;在河内发动了“节约和劳动生产”运动、“首都劳动建设”运动、“建设新文化家庭——文明生活方式”运动;为了加强和改进党的自身建设,清理一切对党不利的消极因素,杜绝党内官僚主义、拜金主义、实用主义、贪污等腐败现象,针对当前少部分党员、干部在思想、政治、道德和生活方式上严重衰退等问题,纯洁党的队伍,越南共产党把自我革新、自我整顿、提高党的领导能力视为党建工作中的头等重要的要求,进行了多次“整党”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