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误区种种

审美误区种种

在现实生活中,存在哪些审美误区呢?青少年应当防止的错误的审美心理倾向和行为方式是什么呢?下面,简要列举几种。

一是重形式不重内容是其一。重在形式是我们欣赏自然美的正确原则。但是有些同学也错误地把这一原则引入到社会美、艺术美的领域。比如,有的同学过分讲究衣着打扮,把宝贵的时间和精力花费在穿戴上,而把道德的修养、知识的丰富放在次要位置,这就颠倒了主次。重形式不重内容的不良倾向也表现在艺术美领域。比如,有的同学写作文,只注重华丽的词藻,不注意作文的立意,读起来空洞无物。在艺术美的领域,内容和形式同等重要。因此,无论是写作文,还是绘画、摄影等等,一方面要注重艺术技巧的运用,同时也要注重立意、主题,两者不可偏废。

二是重欣赏不重实践。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当别人对你说话和气态度友善时,你会感到非常愉快。当你急需帮助时,别人向你及时伸出援助之手,你会非常感激。这说明人人都喜欢、欣赏语言美、行为美。但是,有这样的同学,他常常借用别人的东西,而别人借他的东西时,却十分吝啬。有的同学虽然欣赏校园美,但是不注意维护校园的整洁,随意丢碎纸、杂物。这些现象表明,重欣赏不重实践的不良行为确实存在于我们中间,这也是不可取的。

三是重情感不重理智。这是指有的人在欣赏美时,由于情感的驱使,把美的事物放大或缩小,不是理智地、实事求是地评价美。比如,有些很美的事物,在有些人的眼中却不很美,这就是把美缩小了。有些不很美的事物,在有些人的眼中却很美,这就是把美扩大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原因是从个人的情感好恶出发,不能理智地评价美。

这一现象在对人的美与丑,优点与缺点的评判上表现得最多、最明显。有的同学对影星、歌星非常喜欢,认为他们什么都好,一切都好,甚至缺点也成了优点。这就是典型的重感情不重理智的审美心理。

四是认识片面,爱走极端。在不正确的审美心理和行为中,爱走极端也是常见的一种。比如在行为美中,有的认为只要大节注意了、讲究了,小节就可以马马虎虎。其实这种认识是片面的,一个人的行为美与丑,不仅要看大节,看在大是大非问题上的表现,也要看小节,包括生活小事是否严谨。只有在行为上大节小节都好的人,才是最完美的人。

五是审美情趣庸俗消极。有的同学审美情趣偏狭,格调不高,要么沉醉于武打片,要么热心当追星族,追赶时髦,服装只穿名牌,甚至有的以奇为美以怪为美,等等。这些问题已在“培养审美情趣”一章中做了说明,这里不再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