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
春日是抱(孵)鸡娃的季节。山头上还白雪如云,山底下已春气缭绕,便有母鸡开始闹窝,或占了窝,或在草摞麦垛下做一个窝,就像一个身怀六甲的女人,神情萎靡,目光慵懒地卧着,一副茶不思饭不想的模样。有母鸡闹窝,就可以抱鸡娃了。每年自打春始,娘都要抱一窝鸡娃,入夏再抱一窝,年年如是。从母鸡坐窝算起,二十天左右,鸡娃就成形了,要出来时,小鸡在壳里啄,母鸡在外面啄。鸡娃来到这个世上,像一个个毛茸茸的小球,在地上滚动。经春夏生长,至秋,鸡娃已长成大鸡了,大地之上草籽饱实,秋虫壮硕,母鸡开始下蛋,公鸡肉嘟嘟的,羽毛鲜亮,啼声嘹亮,再以瘪粮食、麸子充喂一两个月,到了腊月正月,就可以抱着浪亲戚,看病人,还人情了。
一年了,娘舅姑姨干亲家,该浪的要浪一浪,累下的人情要还一还,亲戚重的、情分厚的,抱一只鸡、两只鸡走一走。医生家每年也要抱一只鸡,一年里一家人头疼脑热的没少累害人家。娘说郎中可是要维下哩。又说记着人有三不惹,不惹先生,不惹阴阳,不惹郎中。倘若在路上遇到一个人抱着一两只鸡,那不是走亲戚浪娘家看病人,就是跟集。抱一只鸡就能赶个集。乡集上常能看到一个老汉抱一只鸡,蹴在路边吃烟。一个农家,针头线脑油盐酱醋烟酒糖茶药之类的日常用品无不由鸡而来。因此说,日子看女人,就看谁家的院里院外、屋前屋后、麦场果园,若看不到一群两群的鸡,谁家就没有会过日子的女人。
娘抱鸡娃一窝常常要抱二十八九个蛋,母亲说做事要留有余地,不能满数,逢十为满。娘抱鸡娃手气好,二十八九个蛋只有两三个瞎蛋,有的女人抱一窝鸡能出一半的瞎蛋。春婶抱了一窝鸡娃,一只鸡娃都没出来,二十几个蛋就白糟蹋了,羞得人前头都不走路。后来只要娘抱鸡娃,春婶就用衣襟兜着鸡蛋来让娘代抱。当然,她要给我家留一只鸡娃,这是有讲究的。人都说娘会挑鸡蛋,这可就神奇了,一模一样的鸡蛋怎么挑呢?像老中医那样望闻问切?娘笑着说,看把我说得神的,就是凭感觉。不仅要挑蛋,还要挑母鸡,有些母鸡闹窝却不守窝,常常乱换地方。后来我想,娘除了会凭感觉选蛋,挑母鸡,还有一点是娘对抱鸡娃的母鸡操心得好。娘会用最绒的柴草和麦衣铺垫鸡窝,一天五顿吃喝精心得很,母鸡当然安心坐窝了。娘说母鸡抱鸡娃就像女人坐月子,辛苦着哩。母鸡闹窝一闹半个月一个月,自然耽误下蛋,对不抱鸡娃的闹窝母鸡,有些人会把母鸡的翅膀和腿绑起来,扔在太阳下,只给水喝,不给喂食,这有些残忍。母亲则是每天早上给闹窝母鸡灌一勺醋,三四天母鸡就醒窝了,继续下蛋。
鸡娃出壳,娘会把蛋壳捣碎,掺进料食中喂鸡娃。娘说吃蛋壳骨硬,鸡娃长得快。现在想来是有道理的,应该算补钙。过不了几天,娘就能分清鸡娃的公母,公鸡娃要是多了,娘就叹息说命咋就这么苦噻,抱个鸡娃也出这么多干头公鸡。可走亲戚还人情,公鸡若少了不够用,只好抱母鸡去,母鸡正下蛋,娘就更痛苦了,总会说正下蛋哩,送人就等于把蛋筐送了人,明年一定多抱几只公鸡娃出来。对娘的痛苦我颇不以为然,说公鸡养大,一只蛋都没下过,一送人不是白操心了?咋说母鸡还下过蛋,连账都不会算?娘摸一把我的头说,看我娃嘴巧的,抱母鸡还人情没抱公鸡装人么。
公鸡不下蛋,养多了不划算,一般当年就当礼物还了人情了,因此短命,多数当年就变成了小鸡炖蘑菇、小鸡炖土豆、小鸡炖萝卜、红烧鸡块等。当然家家得留一只公鸡,除了打鸣,公鸡还肩负着给母鸡踩蛋的重任。没有公鸡,母鸡照样下蛋,但这蛋抱不出小鸡来。同时公鸡还管理着鸡群,它会把自家的鸡一只不少地带回来,从不混群。而因为族群,两只公鸡的战斗,远比斗鸡场上的情形精彩,因为有母鸡们观赏。因此,一只公鸡常常带着二三十只母鸡,过着妻妾成群的生活。
老家的鸡不圈舍饲养,是放野的。鸡群不常在院落、草垛、果园里,更喜欢去山坡。家家都依山傍坡,山野阔绰,草芽草根草籽,还有各种口味的虫子,到了秋日,虫子们会从阴寒的地下钻出来,在秋阳里腆腰凹肚,晒着胖乎乎的身子,为过冬积聚着阳气,却成了鸡的一口美餐。大地为鸡准备了荤素搭配营养丰富的盛宴。因此经常见一只公鸡趾高气昂地走着,母鸡前后左右簇拥着,就像王的出行。公鸡捉到一只虫子,会用嘴尖摆弄着虫子,咕咕咕地叫着示恩,母鸡争先恐后地扑过来,为一只虫子争相啄鹐,羽毛纷飞。事实上草坡上虫子很多,但这意义不同,这是王的赏赐,这是争宠。
这是一种让男人羡慕的生活,男人们就会骂声看把你狗日的贱得,会抓土块打公鸡,倘若靠得近,会用一树枝故意去斗公鸡。公鸡生性好斗,受到攻击,脖子上的毛立刻孔雀开屏似的拃开,像围上了一条围脖,扇着翅膀扑啄那胡墼,那树枝,母鸡们则咯咯咯地叫着跳着,为自己的王助威加油。数个回合后,公鸡不屑斗了,携妇将雏走了,到了山坡,立于高岩,引颈长啼,声动旷野,气壮山河。
当然,一只公鸡最多活三年,就被一只小公鸡替代,在交替的时日里,它们啄鹐搏斗持续数日。羽翼丰满的小公鸡,充血的鸡冠坚挺如峰,泛着红宝石般鲜艳的色泽,老公鸡的冠子则耷拉着,紫中泛黑,被啄烂后流出黑紫的血。老公鸡被斗败了,就成了人们桌上的一口菜。
“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半卧方入梦,村外又鸣鸡”“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鹅豕鸡栖稻粱肥,山村水阁酒旗风”,鸡无疑是第一家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