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沉积岩

二、沉积岩

(一)沉积岩的形成及产状

沉积岩是在地表环境中,原岩遭受风化剥蚀作用的破坏产物,经搬运、沉积和硬结成岩作用而形成的岩石。在地壳中沉积岩多成层状产出(图1-11),这是沉积岩的重要特征之一。由于沉积时条件的变化,还可形成尖灭、透镜体、夹层、互层等(图1-12)。

图1-11 沉积岩成层状产出

图1-12 沉积岩的产状

1—层状岩层;2—夹层;3—尖灭层;4—透镜体;5—狭缩

(二)沉积岩的矿物成分

沉积岩中常见的主要矿物有20 多种,按其成因可分为以下几种:

(1)碎屑矿物是原岩经风化作用机械破坏后残留下来的矿物碎屑。一般多是化学性质比较稳定、难溶于水、抗风化能力强和耐磨损的矿物,如石英、长石、白云母等。

(2)粘土矿物是原岩经化学风化作用分解后新产生的矿物,如正长石、云母经水解后形成高岭石、伊利石等。粘土矿物的粒径小于0.005mm,具有很大的亲水性、可塑性及膨胀性。

(3)化学沉积矿物是从化学溶液、胶体溶液沉淀出来的或结晶形成的矿物,如方解石、白云石、燧石、石膏、岩盐等。

(4)生物成因的矿物是由生物遗骸形成的矿物,如贝壳、硅藻土等。

可以看出,沉积岩与岩浆岩的矿物成分有明显的区别(见表1-8)。如岩浆岩中常见的暗色矿物在沉积岩中很少见到,浅色矿物在沉积岩中含量有明显增加;而沉积岩中富含有Fe2O3、Al2O3 等粘土、铝土矿物,在岩浆岩中则没有。

表1-8 沉积岩与岩浆岩矿物成分比较

(三)沉积岩的结构和构造

1.沉积岩的结构

沉积岩的结构按组成物质、颗粒大小及形状可分为:

(1)碎屑结构是由碎屑物被胶结物粘结而成的结构。碎屑物有矿物碎屑和岩石碎屑,胶结物有钙质、硅质、铁质和泥质等。按碎屑粒径大小,碎屑结构可分为砾状结构(粒径>2mm)、砂状结构(2~0.05mm)、粉砂状结构(0.05~0.005mm)。

(2)泥质结构是由少量极细小的碎屑和粘土矿物被压固硬结而成的结构。

(3)化学结构是化学溶液经浓缩沉淀析出或重结晶而成的结构。

(4)生物化学结构是由生物遗体或遗骸(含量30%以上)堆积而成的结构。

2.沉积岩的构造

沉积岩最主要的构造特征是具有层理构造和层面构造。

(1)层理构造层理构造是沉积岩在垂直方向上,因物质成分、颜色及结构等变化而显示出来的成层现象。沉积物连续不断沉积形成的成层单位,称为层。相邻两个岩层之间的接触面,称为层面。沉积岩单层的厚薄,可以反映沉积环境的稳定程度。沉积岩的层理,按形状和成因可分为水平层理、斜层理和交错层理(图1-13)。

(2)层面结构是指岩层面上保留的形成时外力作用的痕迹,如有波痕、雨痕、泥裂等。

图1-13 沉积岩的层理

(a)平行层理;(b)斜层理;(c)交错层理

(四)沉积岩的分类及鉴定

根据沉积岩的成因、结构和组成的物质成分,可分为碎屑岩、粘土岩、化学岩及生物化学岩三大类,其比例大致是10∶2∶1.2。常见沉积岩的分类及鉴定特征见表1-9。

(五)沉积岩的工程地质特征

(1)碎屑岩的特征碎屑岩的工程地质特征主要取决于胶结物成分、胶结形式和碎屑物成分以及颗粒大小。如硅质胶结的岩石力学强度高,抗水性强;钙质、石膏质和泥质胶结的岩石抗水性弱,在水的作用下可被溶解或软化,从而使其强度和稳定性降低。就胶结形式来说,基底式胶结(即胶结物完全包围了各个颗粒,颗粒互不接触的散布于胶结物中)的岩石,结构致密,透水性小,强度高;接触式胶结(即胶结物仅在颗粒接触点上才有)的岩石,孔隙率高,透水性强,强度较低;孔隙式胶结(即胶结物将孔隙全部充满,但颗粒相互接触)的岩石,其性质介于上述二者之间(图1-14)。

表1-9 沉积岩的分类及肉眼鉴定表

图1-14 沉积岩的胶结类型

(a)基底胶结;(b)孔隙胶结;(c)接触胶结

(2)粘土岩的特征粘土岩总的来说,工程地质性质较差,强度低,压缩性大,易产生沉降变形。而且当它分布于其他坚硬岩层中间时,形成软弱夹层,遇水后易软化、泥化,造成地基滑动破坏,对工程建筑物抗滑稳定极为不利。但是,粘土岩透水性很小,是良好的隔水层和隔水材料。

(3)化学岩的特征化学岩中最常见的是石灰岩和白云岩,其结构致密,岩性坚硬,强度较高,但是,石灰岩具有可溶性。当建筑物地基中有溶洞、溶孔和溶隙存在时,将大大降低地基岩石的承载力,而且容易引起洞穴顶板塌陷,使建筑物遭受破坏。因此在碳酸盐岩地区修建水库时,遇到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是稳定和渗漏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