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喀斯特

第四节 喀斯特

喀斯特(Karst)在我国又称岩溶,它是指可溶性岩石在水的淋漓、冲刷和溶蚀等地质作用下,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地貌景观。喀斯特作用与现象,主要发育在碳酸盐类岩石(如石灰岩、白云岩、大理岩)分布地区,尤以南斯拉夫北部的喀斯特高原发育最为典型,由此而得名。我国碳酸盐类岩石分布面积广泛,约137 万km 2,占国土总面积的15%左右,遍及滇、黔、桂、川、湘、鄂、江、浙、皖、豫、赣、闽、粤、晋、冀、藏、辽等地。在碳酸盐岩地区进行水利建设常会碰到水源开发、建筑场地选择、地基稳定、库坝渗漏、环境保护等问题。因此,认识喀斯特的形态特征、形成条件和发育规律,对搞好水利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